不知道原PO會不會想要被引用
所以就先不引用了 0_0
文章有點長 ~
覺得你的情況跟我家有一點像
稍微提一下我的情況,
我家的情況, 套句認識我的人來形容, 就是「姐姐的守護者」這本書的劇情
兄弟姐妹包含我, 共三人
從小到大, 我父母也沒參加過任何學校的活動(哥哥姐姐都有參加)
身體不好, 被救護車送去醫院, 小時候是「表哥」來帶我出院
長大後是我自己辦理出院。
覺得自己出生就是為了照顧姐姐, 因為小時候我媽媽是這麼告訴我的。
任憑姐姐壓榨、無理取鬧的打罵
一直到國高中, 慢慢理解原來人不該是這樣, 為了另一個人活壓抑自己
而後上了大學, 哥哥也生病了。
一切就像理所當然的, 即使一直以來自己做的不算差, 甚至可以說是好的。
但在父母的眼裡, 沒有我的身影, 甚至覺得你理所當然要多付出
理所當然要體諒, 理所當然要退讓, 因為你看, 你現在不是過的好好的嗎?
說實話, 其實這理論也沒錯啦。
大眾總是會期待強者保護弱者, 能者多勞之類的。
跟你談談我是怎麼面對這一切的吧!
國高中以前, 我是選擇封閉自己, 不去期待
有句話不是說, 不期不待, 不受傷害嗎 ?
我不期待家裡的人為我做什麼, 僅僅是付錢讓我上學我已經感激
因為我連學費都需要大聲哭鬧才能夠爭取 (理由絕對不是我家沒錢)
所以我特別珍惜朋友, 雖然也遇過被朋友背叛, 被朋友聯合排擠的情況
我也沒地方哭訴, 因為連家都不是可以哭的地方
我只會告訴自己, 最苦就這樣, 還能更苦嗎? 至少我四肢健全。
我覺得人一但陷入悲傷, 就會無法逃離
這時一定要堅決的明白一件事, 我們都不是最苦的那一個人。
照理說我這種割捨情感的方式, 會讓我好過一點。
可是沒有, 我很脆弱的在大四那年徹底崩潰
其實心裡還是會期待的吧 ? 畢竟是天天見面的家人
明明是有溫度的人, 但為什麼那溫度, 就是不曾轉向自己呢 ?
尤其是當哥哥也生病後, 家裡更是烏煙瘴氣
姐姐不能接受父母一半的關心被哥哥搶走, 跟著歇斯底里。
大四面臨畢展的壓力(我是設計科), 每天學校、打工兼職、家裡三方跑
然而沒有一個地方是可以讓我放鬆的
甚至我常常想到要回家, 在回家路上我就會開始眼淚狂掉
僅僅是「回家」, 原來是這麼沉重的一件事。
後來我去找了學校的心理諮商(因為免錢)
要說有用嗎 ? 其實我覺得內容還好
但我很感激的是, 我終於有一個地方可以盡情的哭了。
再之後, 我改變了我對家人的心態
我再也不是用那種隔絕情感的方式去面對家人
而是, 接受自己會期待, 但不去思考結果, 並且只做自己願意做的部分。
我覺得這很重要。
舉例來說, 幫姐姐買晚餐, 一直以來都像義務一樣。
我問自己, 撇開家人的壓力, 我願不願意幫姐姐買晚餐? 為什麼?
我發現我是願意的, 因為姐姐行動不便, 所以我認為買晚餐是可以的。
但是像陪姐姐出門逛街, 以前只要我說不要, 我姐就會在我耳邊尖叫
或是打我打到皮膚紅腫, 就是要我答應
可是現在我只要不想, 我就是不會妥協, 甚至會起身直接離開現場。
時間久了, 她發現這招沒用, 態度也就變了。
父母那邊, 我跟我媽說, 我會孝順媽媽, 但我不會負責哥哥姐姐
我不去想我媽媽能回饋我什麼, 到了這個年紀大學也畢業了
能自己養自己了, 想想一路走來父母也養育我到這麼大了
再去爭這些也沒什麼意義。
所以賺來的錢, 給媽媽的孝親費總是1/2月薪
因為知道她還要拿這錢去養哥哥姐姐, 而我內心不希望媽媽這麼辛苦
所以願意給這麼多金額, 但我絕對不會主動拿錢給哥哥, 我覺得這是兩回事。
姐姐是沒有行動能力, 我照顧她很OK, 我現在願意這麼做。
但我哥哥是有行動能力的, 我認為他還是要靠自己走出來。總不會要靠妹妹養吧。
我覺得血緣是很難切斷的, 雖然我們的家人都有不是的地方
但是至少我們都好好的長大了, 不是嗎 ?
做你願意做的部分, 不要勉強自己去配合, 不要起衝突
要起衝突時, 離開現場, 等能溝通時再溝通, 切忌情緒化。
老一輩的人要改變是非常難的, 我自己是不曾去想過改變他們
我只想改變我自己, 讓我自己心裡舒坦些, 路才能走得寬廣些。
如果無論如何都無法做到, 也有板友提議分開住。
我覺得這也是不錯的方法, 因為分開後更能感覺到對方的好。
別讓自己委屈, 但也別輕易畫開你跟家人的這段情。
我覺得你的父母跟姐姐不是真的十惡不赦到無法原諒的地步
但如果你已經壓力很大, 很難過, 先選一個會讓自己好過的方式, 也未嘗不可。
我也只是提供一些心路歷程,
如果有能夠幫上你的一點地方, 我都會覺得很高興
相信你可以的 ! 別再讓自己的心委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