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很多人搞不清楚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跟「人格疾患」的差別,
隨機殺人的說有精神疾病、擋救護車比中指的也說精神疾病,
然而其實很多說出匪夷所思的犯罪理由、異於常人的思考邏輯的犯罪者,
更像是人格疾患而非一般人以為的精神疾病。
有興趣的人可以咕狗一下,
下面是我找到的一個說明:
Q:「人格疾患」和其他精神疾病有什麼不同?
所謂的「人格疾患」是從小就養成的特殊個性,有其終生不變的行為模式,缺乏上述精神疾病的焦慮感與病識感,但是不像精神疾病會陷入自己的世界,失去現實感,人格疾患的人不但具備現實感,還可能在現實情境下操控別人,帶給別人某些困擾,或引起衝突等不良的人際關係。
人格疾患的成因,一部份是由於體質或遺傳基因所致,另一部份是因為情緒上或人格發展上的偏差所致。因為人格疾患是長期的人格特質而非某種症狀發作,治療方向也和其他精神疾病不同,無法靠藥物根除,有些人格疾患的特質可以幫助患者在生活的某方面或是某種工作上表現突出,可以鼓勵其發揮優點,至於讓患者或他人困擾的行為,則盡量改變其想法及表達方式,朝心理適應的方向做調整。
人格疾患是長期的環境、情緒所導致的,比較像個性偏差、價值觀偏差,甚至仇視社會,
例如此次事件的殺童案、鄭捷在捷運上屠殺,
其實他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他們會去做這件事是因為他們用異於常人的思考邏輯去看待這件事,
他們可能沒有罪惡感,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覺得沒有錯,甚至覺得自己在做大事。
人格疾患可能是長期養成的,
例如戲劇性人格可能是在一個不被父母重視的環境導致他習慣以誇大事實或是編織故事來引起注意;
某些控制狂的恐怖情人可能是在一個沒有安全感的環境長大,或是曾被拋棄過。
人格疾患其實比一般人以為的精神病患更難處理,
精神病患陷在自己的世界裡,
會需強制就醫是因為他們無法控制自己,行為是不受思想控制的,甚至思想也不受控制;
然而人格疾患在很多時候是可以在外表現的很正常、與一般人無異,
但他們腦子裡的價值觀卻跟一般人邏輯不同,
例如「我找不到工作都是社會的錯、都是有錢人的錯、
都是因為你們這些人搶了我的位置害我沒工作」、
「你一定是想甩掉我吧,你不接電話一定是想跟我分手對不對,
你忘了說晚安一定是不愛我了對不對」
例如印象中鄭捷事件發生時,也很多同學老師說他很搞笑很正常之類的。
以上不專業說明,
如果有誤或有專業的醫生或相關研究者歡迎補充及指正~
※ 引述《almondchoco (杏仁可可)》之銘言:
: 最近有這樣的爭議
: 很好奇大家的看法
: 其實就像有人感冒不想去看醫生,一直咳,雖然無奈但也不能強迫他就醫
: 心理疾病也是一樣的
: 只是心理疾病不像生理疾病一樣容易有外顯的症狀
: 我們不會知道身邊的人有沒有心理疾病
: 但是 當心理疾病嚴重到可能會攻擊人的時候
: 因為不能強制就醫 所以無法事先預防
: 一切就只能等到傷人事件真的發生了才能處理
: 就像你不能處罰一個有殺人犯意的人
: 一定要等他真的殺人之後才能處罰他
: 這樣的結果很令人無奈
: 但是似乎也只能這樣
: 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