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MSH205 (^^)
2016-04-27 10:02:28這個事件我會把他切成幾個部份來看待,
第一個是家庭教育與政府介入
家庭教育是人格養成的重要階段,
在原文中可以理解到犯嫌家庭的功能接近失能,
只能期待政府介入處理,
但是在政府介入之前,
這些訊息該如傳達到政府中,
或許就是一個難題.
另一個方面就是,
當我們理解一個人的背景之後,
能不能接受因為他成長的背景,
影響到他的價值觀最後造成這樣的結果,
這樣的因果關係是不是會影響我們判斷死刑的標準,
又或者我們只看罪嫌最後的行為做判斷.
其中教化可能這是死刑判斷的基準之一,
但是依照目前的獄政狀況,
一個被判無期徒刑的人,
15年之後出獄,
說實在話,假定是35歲出獄,
先不論社會對更生人的接受度
獄中的教育與技能訓練能否可以和社會接軌,
若是無法接軌,
最後這個制度是否會又再一次的把人帶入死角.
也因此如果要討論到死刑的存廢,
依照目前獄政的狀況,
和現實執行上的狀況,
個人是覺得應該要先將獄政制度做一次調整,
讓相關配套能完成教化的目的,
依現行的做法,也很難讓人相信,
廢死之後會讓社會更美好.
作者: sherbet 2016-04-27 10:03:00
問題就在於 獄政改革和對死刑的態度是互相連動的 目前政不重視獄政改革就是因為覺得罪大惡極的人去死就好哪需要教化 於是一些想做獄政改革的人就一直在政府那邊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