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過"文已經充斥到要領號碼牌的地步,
來看本書吧...
http://www.new7.com.tw/SNewsView.aspx?Key=%EF%BF%BD%25&i=TXT20130904140124U82&p=1
http://tinyurl.com/jv3av7u
【書摘】4%的人毫無良知 我該怎麼辦?2013-09-10 12:30
新新聞
我們周遭有將近4%的人口比率為反社會性格,這些人自小開始隱藏內心深處想控制他人和不認輸的真實性格,並展現出迷人的個人形象,該怎麼避免他們帶來的傷害呢?
Martha Stout Ph.D.
在自己的直覺和權威角色(教師、醫生、領袖、愛動物的人、人道主義者、家長)之間,選擇聽從直覺。
不管你願不願意,你其實一直在觀察人類的行為,而那些沒有經過篩選的印象,雖然好像太大驚小怪,但都是你的好幫手。不用別人告訴你,你一開始的直覺就很清楚誰有良心、誰沒有良心。
群體一樣會因愛聽諂媚招禍
‧質疑權威。
再說一次,請相信自己的直覺和焦慮,尤其是在有人宣稱控制別人、施加暴力、發動戰爭或是其他違背你良心的作為,是解決某些問題的最佳解決辦法時。就算你身邊的人都不再質疑權威時,特別是在這種時候你更要質疑權威。
好消息是,社會支持讓人更敢挑戰權威。所以也請你鼓勵你身邊的人質疑權威。
‧提防拍馬屁。
人人都愛聽讚美,尤其是出於他人真心的讚美。相較之下,諂媚就是在欺騙我們。諂媚很假,而且跟操縱脫不了干係。用諂媚來操縱人,有時候會造成嚴重的災難。你得經常反省,小心提防人家拍你馬屁。
這條「拍馬屁」規則不僅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群體或甚至全國上下。從古至今,戰爭的起因包括了有人奉承說,靠我們個人的力量就能夠贏得勝利;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就能夠贏得這場道德戰爭,就能夠贏得這場正義的戰爭。而所有語言中最常用來形容戰爭的是「神聖的」,比方說,這是一場「聖戰」。我們可以輕易得出一個結論:如果各國人民都能夠識破這個大馬屁,那麼天下就太平了。
‧如果有必要,請重新定義你對尊敬的看法。
我們常常混淆害怕跟尊敬,我們愈怕某個人,就愈覺得他值得我們尊敬。
我希望自己沒有把害怕跟尊敬搞錯,因為我搞錯的話,就表示我也是受害者。我們就善用自己的大腦,克服我們會屈服於掠食者的動物天性吧,我們才能夠解開反射性地連結焦慮和敬畏的糾結。
在完美的世界裡,人類的尊敬是自發性的反應,而我們只會尊敬那些堅強、仁慈而又有道德勇氣的人。會用恫嚇我們為手段,以獲取好處的人不可能得到我們的尊敬。
對群體和國家來說,把尊敬和恐懼劃分開來是更重要的事情。經常拿可能發生犯罪、暴力事件或是恐怖主義這種事情來提醒我們、威脅我們,然後利用我們被放大的恐懼,以取得支持的政治人物,這些人不是正當的領導人,可能只是用花言巧語騙人的大騙子。
‧質疑自己的婦人之仁。
我們應該尊重仁慈而又有道德勇氣的人。同情雖然是一個極為珍貴的情感反應,我們會同情無辜而且真的在受苦,或是遭遇不幸的人。
矯正他們不是你的使命
反過來說,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同情一直傷害你,或是傷害他人的人,而且這個人又很會裝可憐,那麼這個人是反社會人格者的機率接近百分之百。
有件事情跟這一點有關,建議你好好質疑在所有情況下,都得表現得「彬彬有禮」的欲求。對我們這個文化裡的正常成年人來說,表現出所謂的「文明行為」就像是反射作用,我們通常會發現,就算是在有人激怒我們,就算是在有人一再欺騙我們,或是暗中傷害我們的時候,我們還是會習慣表現出客氣有禮的態度。
反社會人格者會因為我們在被人欺負,竟然還會習慣表現得客氣有禮而獲益良多。不要害怕對人不客氣。
‧不要嘗試彌補已經無法彌補的事情。
我們大多數人都需要學會一個很重要的人生教訓,那就是不管我們的立意有多良善,我們都不能控制其他人的行為,遑論改造他們的性格結構(character structure)。
如果你不想控制人,而是想「幫助」人,那就要幫那些真的希望得到幫助的人。我想你會發現,反社會人格者並不包括在其中。反社會人格者的所作所為並不是你的錯,並不是你造成的。因此,替他們贖罪,或是矯正他們也不是你的使命。你的使命是過好自己的日子。
‧千萬不要出於同情,或其他理由,而同意幫反社會人格者隱瞞真面目。
「請不要說出去。」說的人通常不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就是咬牙切齒,這是竊賊、虐待兒童的人,以及反社會人格者最愛用的一招。別被這些話迷惑。你應該警告其他人,而不是替反社會人格者保密。
如果有個沒有良心的人堅稱你「欠」他,你就回想現在讀到的這一段話:「千百年來,『這是你欠我的』就是反社會人格者的標準說詞,就算到現在也還是這樣。」
我們通常會認為「這是你欠我的。」很有說服力。但這句話是錯的,不要理會它。(摘錄整理自第八章/許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