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的壓力,從何而來,今天想了許久,寫下這些字,僅供參考。
社會的壓力:適婚=延續後代?
「適婚」這兩個字,不管出於國家報告、社會(網路)輿論、家人朋友鄰居關心,都是種壓
力,我們也可以當成是「恐嚇」,特別是逗號群的前兩者,其隱藏著強烈的壓迫感,彷彿
在告訴你/妳,快結婚,不結婚就如何如何,更甚者如醫界還給女性定下年齡的死線,這
全部的全部都基於生育繁殖,資訊有錯嗎?沒有,但「適」婚的適字,我們應如何看待?
依正中字典,光「適」字,只論音從「釋」(從狄音不計),名詞有6種解釋,動詞有10種
、形容詞1種、副詞4種,共21種解法,而我們絕大多數卻只從「生理機能」方面去瞭解。
這也是我今天在思考,為何女人版有女孩才32歲,會如此害怕的大哉問。
正中字典,適,形容詞,善;善美。
教育部字典,適,形容詞,舒服、自得。
從這兩部字典,「適」字,它恐怕所指涉的層面應該更多元,更廣泛,應不設限於「生育
」。
就我僅有的經驗,適婚可能是就兩人相處上有高度的契合度,這中間有磨合、有妥協,我
認為其實就像做學問,一點一滴的去積累它,有人可能會問,相愛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很
簡單,我並不相信一拍即合(但我相信一見鐘情),而且真的辛苦嗎?我猜想愛情可能是兩
個人一直在兩條彼此的虛幻路上合成一條道路上走,各有各的有小碎石、大石塊甚至巨石
,而我們應該做的是將那障礙花點氣力移開它,有人選擇忽視它,在路上能閃就閃,一但
累了,就分手。
舉一小碎石的例子:像我喜歡停車停在很遠的地方放,平常沒事,有一次前女友就有點怒
「這樣走路太遠了。」,而在逛街時我試著找機會把她弄開心了,才問這個問題,最後她
同意我可以先到目的地先放她下來去店裡等我。
當然這看起來沒什麼,其實真的沒什麼,但我堅持我的方法,持續近10年,基本上我們路
上我猜可能只剩巨石(價值觀)沒移除吧?在交往過程中是漸入佳境。這也告訴我,有一位
能溝通的伴侶是多麼可喜的事。雖然最後仍以失敗收場(被巨石砸中身亡),但再給我一次
,我還是會這麼幹。
家人是否為適婚的條件?
20初歲時我告訴我自己,結婚是個人的事,無關家庭。出社會數年,我告訴我自己,結婚
是兩家人的事,能圓滿是最棒的事。直到現在,我告訴我自己,結婚是個人的事,無關家
庭。可能與我個人經驗有關,不能僅憑家人的門檻(或對方家長的門檻),而來決定我的後
半生,可能我不是大戶人家,不瞭解其中複雜,非要門當戶對不可的外在眼光。
在這儒家社會中,或許不同於歐美具有「孝」的概念,使得家庭結構一直都存在著子女與
父母同住,在財務上又無法與父母切割(包含遺產),子女獨立自我負責的年齡拉的特別長
,共存共生似乎是種常態,我猜想重男輕女也由此而來吧?離題了,所以說,我或許與台
灣社會沒有共識。
最後,仍想說,適不適婚,自己說了算,它並不應從任何一個人的口中來告訴我們,而是
反問自己「適婚了嗎?」,自我決定,自我負責,這應該是我們身為這個有可能高齡才結
婚的世代應該做的事。
希望此篇有幫助到恐懼過了「適婚」年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