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我快40了沒結婚,身邊也一堆超過40的未婚姥,
也不見得都高學歷,大部分都碩士,
碩士也就是表示讀書是他們興趣之一、或曾經在學術上有過夢想罷了,
也就是不會閒著沒事幹,
沒唸到博士表示他們也不是完全不需要擔心養家的勝利組,
換言之就都是普通的勤奮人子而已。
對當事人來說,恐慌的不是老年照護問題,
而是萬一身為少數派,有可能被多數派忽略,或被間接群眾霸凌的恐慌,
少數派被群眾霸凌的現象,在很多意見紛歧的族群間都有前例。
所以當獨身老人不是多數派的時候,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少子化社會下,老人勢必晉升為多數派,
到時候靠著多數力量,把安樂死通過應該也沒什麼難的,
有了安樂死的選項,人生的主要恐慌來源就少了一大半。
畢竟老後一直逆成長的人生,也沒有什麼好留戀的,
本來就有許多人是為了放不下責任才一直活著,結婚也是為了給自己製造責任出來而已。
而且這個責任的目標對象,也就是自己的小孩,沒有權力拒絕。
所謂的「看到XXOO才能瞑目」,其實人死了之後,都是忘記,有沒有看到根本沒差,
如果死後有知,那死了之後也還是看得到,所以這個生存理由頗為曖昧,
人生就是當下玩得到的東西就玩個痛快,
當下如果都沒有好玩的了,那能直接關機也算不錯了。
但講到高齡、或高學歷單身的問題,
窮忙社會造成這些人沒有時間和機會去尋找志同道合的人,才是真的原因,
也就是薪水太少,導致大家一直把工時延長,
有時候連跳槽的閒暇都沒有,就一直被綁在同一個地方當作賺錢機器,一直到價值耗盡。
我覺得中年人最大的恐慌,比起未婚,無法肯定自我價值這件事更可怕。
自己曾經賦予高期待的生命價值,到最後連自己都想質疑的時候,誰有心去想結婚的事。
除非有人把結婚生子當作自己生命價值,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偉大的犧牲情操。
有些事情,我們會想要親自去實踐,而不是當一個旁觀者,去期待他人完成。
手塚治蟲有一篇漫畫,講一個母親在荒滅的星球上成了唯一的女性,
於是不停的和自己的兒子生子,最後把一整個人類族群生回來,成就一個繁榮的星球。
長期間不帶愛情成分、違背一般道德觀的儀式性濫交,基於高尚的情操被重複進行,
也造就女主角日後成為被歌頌、尊敬、乃至神化的存在。
生殖行為倘若是像這樣伴隨高度的使命感和完成感,很多人應該就願意挺身去做了吧。
但目前的台灣社會,生殖這件事情,實在讓人感覺不到什麼不可取代性或必要性,
也就是「我自己來生,不見得就比較好」。
手塚治蟲晚期那些漫畫劇情有夠精彩,
有趣的是這些人的偉業,他們的後代好像都不具備繼承的能力,
可見基因跟本都玩假的嘛,
所以很多人沒生也不用覺得多可惜了。
再12小時又要上班了超消沈的,
今天放假好不容易找回的一點生存樂趣,又要進入殘量倒數了,
看到我同事的婚姻生活,我還真的覺得就算有結婚也沒有什麼特別值得高興的,
能在婚姻生活中取得特別的幸福感,也算一種難得的天賦和運氣吧。
如果一個人身邊都是話不投機的人,又沒能力轉換生活環境,
除非他本身已經放棄人生,否則勉強結婚也是彼此虐待而已。
※ 引述《daisy100 (hey)》之銘言:
: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挑
: 學歷高,不婚主義高
: 有研究指出一輩子單身將會超過三成
: 天啊
: 那少子化不就更嚴重
: 老人照護問題
: 大家不覺得很恐慌嗎
: 身邊一堆超過四十沒結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