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PO文長)
這篇文章,主要抒發我對父親的想法。
先介紹我父親的背景,
祖父當年在海軍擔任蠻高階的職務,
國家給予相當優渥的俸祿,故家境不虞匱乏。
奶奶只生了兩名小孩,一個是姑姑,一個是我父親。
姑姑跟父親差了近十歲,很早就嫁人。
父親在家中幾乎是獨生子的待遇,
在當年家家戶戶都生許多孩子的年代,
奶奶將所有心力投注在兒子身上,要什麼都盡量滿足他的需求。
舉例:民國五十年初,當時電視機不普遍,
是有錢人家才購置得起的玩意。
奶奶為了不讓父親那麼委屈,看個電視還得跑別人家。
心一狠買了臺電視,讓父親可在自己家盡情收看。
更別提食物、衣物等,當時幾乎還能每天喝一瓶罐裝鮮乳。
其受寵程度由此可知。
爺爺在父親國小時,因船難過世,
從此奶奶便更為疼愛兒子。
也因為父親從小在這種將他視為「天之驕子」的環境下成長,
造就他成年後,容易自我中心,認為所有人都應該順著他意的性格。
就像個被寵壞的孩子般,認為凡事只要吵鬧、大聲,
別人就會因為怕他發飆,乖乖聽從他的話,
我母親原本很崇拜父親,認為他學識與外貌兼備,
一次次的折騰下,最終也心死,和父親結束長達二十多年的婚姻。
他不是社會新聞中常見的,被寵壞、愛鬧事的敗家子,
相反的,在外人面前,他是一個外表帥氣、有著不錯工作的好父親、好丈夫。
殊不知潛藏在其中,那像孩子般任性的脾氣,時常令家人戰競度日。
我很愛我的父親,
我絕對相信他也愛著孩子,
只是全世界,他最愛的人似乎是他自己。
然而這並不是錯,
只是從小生長環境,造就了這樣的他。
以致於他不懂得表達愛,
認為愛孩子的表現,是滿足物質上的需求。
買衣服、給零用錢,是最快建立親情的途徑,
但孩子需要一位父親所做的,真的不僅是這些。
奶奶過世後,從小最愛他、包容他的人不在了。
想必他內心是空虛的。
父親年紀日益增長,但他內在仍像個不成熟孩子般,
自己想要的都該得到,世界都要以他為中心運作。
遇到對他不好的、不吃他那套的人,
他會將怒氣,宣洩在願意愛他、包容他的人身上,
對那些人反而不敢做什麼。
這也是身為親人的我們,感到最無力的地方。
有些人可能認為我無病呻吟,
畢竟父親該給的都有給,我們相較於其他家庭已經好太多了。
但我想表達的是,有時外表看似完整、正常的家庭,
也許裡頭有著不為人知的缺損、痛處。
我對父親的感覺十分矛盾,
我愛他,同時卻也不諒解他。
其實仔細想想,他是可憐的,
世上並非每個人都能像他母親那樣,
無條件愛他、包容他。
當他發現自己所熟悉的世界逐漸分崩離析之際,
他內心深處的那個「孩子」,
或許也在一片荒蕪之中無聲的哭喊著。
身為子女,真心期盼這位「孩子」,
終有一日真正蛻變為「大人」,愈發成熟且茁壯。
這是關於剛才經歷過父親與他人衝突後,
所抒發之個人感想,
如有不通順,或不認同之處,敬請見諒!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幸或不幸,沒有一個絕對明確的定義,
我很愛我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