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想聽妹妹的故事,那我就來報告一下,順便說明美國的高等教育制度吧!
妹妹在那所每天精彩刺激的高中待了差不多一學年然後轉學到一所新成立的高中,
但是因為她本身對念書比較沒興趣,所以轉學後常常缺課被新的高中開除,
所以只好高中最後一學期又轉回第一所高中畢業。
在台灣,高中畢業好像是件稀鬆平常的事,
但是在美國,很多人視高中畢業為人生和家族大事之一。
擁有高中畢業證書也是很多工作或從軍的最低要求。
會繼續往上唸的人和從此沒念書的人大概一半一半吧。
美國的高等教育有分好幾種類型,以加州來說有三種導向的公立大學:
社區大學;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State (UC)
社區大學學費便宜,不需要成績或入學考試,兼顧不同導向的課程。
很多學生負擔不起四年的State或UC,
就會先在社區大學修完通識再轉學。社區大學不只有以轉學為目標的學生,
有給一般社會人士再進修的課程,有給退休人士上的畫畫藝術課之類的,
也有以學習專門技術為主的學生。
我的妹妹後來就是去社區大學學習專門技術- 修飛機科。當然還有很多其他譬如說
修汽車科,水電科,獸醫助理,牙醫助理,第一線救護人員,消防隊之類。
這些比較像是台灣的高職五專的科目。
他們的通識學科比較少,只需要按部就班唸完學校課程就可以去就業了。
再來是State University;這是比較屬於區域性的大學。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會有一所
State University。這屬於實用導向的正規大學,當然學校排名也是每個學校不一樣,
有好有壞。能唸到State U已經很不錯了。
最學術導向比State更高一階的就是UC。UC大學部大概只有六所。台灣人聽過的州立大學
大概都是UC。譬如說柏克萊,UCLA之類的。能夠進UC大抵都是資質不錯的中上階級。
當然也是有少數清寒的優秀學生,
但因為是州立大學,所以給的獎學金可能不抵私立大學
給的獎學金,所以很多清寒的學生會寧可選擇私立大學(如史丹佛)就學。
從一般美國人的角度來看,高中畢業就很高興,
有去社區念書就表示你有在努力充實自己。
進了State就已經是很厲害
如果是唸UC那更是不得了。
很多亞洲人都認為,高中畢業是基本,
社區大學是為了轉學做準備
沒有UC以上那根本不算唸大學。
在我看來,這只是大家背景跟選擇的不同而已。
很多移民或著家庭資源充足的人當然覺得非名校不唸,這無可厚非,畢竟來美國
誰不想要得到最好的教育資源。
我也不覺得說台灣教育制度就一定差,我常常看到有些高職專科的學生在國際比賽都有
好成績或有亮眼表現。
我覺得問題是在於
我們的教育制度有沒有幫助那些沒有辦法得到很好資源的學生在這個社會立足。
即使他們不打算繼續念書,他們也可以選擇擁有技術回饋社會。
如果哪一天他們想回頭念書或想繼續學業,他們還有沒有辦法這樣做?
在美國我覺得它的制度是兼顧所有人的,我以前大學同學也有很多是年紀比較大,
年輕時沒有繼續學業就開始工作,最後過了幾年又經由社區大學轉來正規大學唸書的人。
只要你願意,你隨時可以再進修。
至於美國教育是不是很有啟發性這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在美國沒有人會覺得因為自己或別人沒念過大學就很奇怪。
也沒有父母會逼著你一定要唸完大學。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興趣,你想要怎麼樣的未來,你自己選擇,你當然也要自己負責。
以前常聽到的故事是某某小孩在台灣念書時是放牛班,但是到美國念書後就變成甚麼
繪畫還是動畫天才之類的。我倒覺得只是美國提供這些人更寬廣的路而已。你書念不好
就不要唸嘛,你就去美術學校學習專門的學科嘛。那當然美國特定的行業或企業也會
去專門學校招攬需要的人才。譬如我妹學修飛機,就有很多美國航空業去社區大學
飛機科找人。這只是維修工作,不需要找學術導向的大學畢業生嘛!
這就是一個適才的觀念而已。
當然,自身的努力還是必要的。人總是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比較上心,比較認真。
也許台灣需要改變的,只是多一些理解和包容,知道念書不見得是唯一的路,
容許孩子"不務正業"追求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並且尊重專業技術人才。
最後我想說....修汽車修水電的人時薪都比我高啊啊啊啊...雖然他們真的是辛苦錢,
但是有時候連我都想轉行啊啊!
※ 引述《jaimparis ((CS))》之銘言:
: ※ 引述《spring11104 (ox)》之銘言:
: 用自身經驗來回應一下美國的教育制度
: 我在美國念過完整的高中大學,弟弟妹妹們也是都從小學開始一路往上唸過來的。
: 我們本身是在美國西岸的大城市求學,所以我提供的經驗也是就西岸的學校風氣來回應
。
: 其實美國不同學區裡的學校水準差異非常大。
: 雖然都是義務教育,但你常常聽到很多亞洲人在搶好學區內的房子。
: 我自己是在中上的學區裡讀高中,學校有完善的分級制度。
: 之前原po提到的能力分班其實是善意的,因為每個學生對未來的目標本來就不同,
: 學校不會勉強每個人都一定要唸大學。
: 但是你要唸名校,學校也有資源開"先修班"提供程度比較高的學生為唸大學或名校做準
備
: 我同屆的畢業生有大概百分之八十都有上某種程度的大學。
: 美國大學也有分好幾種類型,在這先不提。
: 百分之八十在美國公立學校中其實是很驚人的!
: 在不好的學區內,可能光是"高中畢業"的人數都只有百分之三十,
: 更不用說上大學,可能只有百分之五的人。
: 我一開始英文不好,就被分到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
: 就是給母語非英語的人上的英文課。
: 但是其他數學,化學,物理如果有通過考試,一樣可以跟其他學生上課。
: 美國的教育課程不是一套標準化的課程塞給所有學生。
: 他們的課程規劃是階梯式的。
: 他們的目的是希望每個人在高中畢業時都有基本的程度就夠了。
: 用英文課舉例,學校開的英文課可能是ESL 1, ESL 2, ESL 3,
: Basic Writing (基本作文),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國文學),
: Comparative Literature (比較文學), AP Literature (大學先修英文文學)。
: 你可以自己依照程度和喜好選擇你想上的英文課。
: 只要你高中畢業時有上過一堂基本作文和一堂美國文學,你就可以畢業了。
: 一般母語是英文的人可以直接就選基本作文,
: 但我可能要先上過ESL1, ESL2, ESL3才能上基本作文。
: 有的人可能物理超強,他可以上到先修班,但是英文差強人意所以就上個普通作文就好
。
: 反正你最後學校規定的某個程度的課程有修過就可以畢業了。
: 完全是依照自己的喜好和程度來調整學習的步調。
: 美國在國高中時就讓學生自己選課,為自己以後的方向負責。
: 我的高中生活就很正常,念書,偶爾參加運動社團,
: 學校裡面大多是亞洲人和白人,歧視的問題不大,算是很幸運的。
: 相反的,我妹妹跟我就有著截然不同的高中經驗。
: 我們後來搬家到一個新的城市,也在西岸。
: 因為我妹妹是學期一半才轉學,所以基本上好學區裡的高中都額滿不接受插班生了。
: 所以她只剩當地一所還沒額滿的高中可以去。
: 她跟我媽第一次進學校的時候,要過金屬探測門,
: 每個走廊都有監視器,還有保全在站崗。
: 她們心裡還想說,哇!這學校好氣派,好安全哪。壓根沒想到這些東西是拿來防學生的!
!!
: 她進去念書後才發現原來電影上演的都是真的!
: 一天到晚有人來拉她進幫派啊,學校三不五時就有人在走廊打架,
: 常常有火警警報,因為很多人無聊手賤亂拉。
: 班上女同學根本不聽課,直接拿一大罐髮膠出來幫對方梳頭做造型。
: 老師跟學生在課堂上互罵,每個人都是來學校混時間。
: 三不五時同學就不見,因為就不來上課輟學了。
: 在那樣的背景下,學校很難請好的老師,花錢在教育資源上面,
: 開不同的課程。美國教育資源是分配很不均勻的。
: 不好意思,這有點離題了。
: 至於教育的不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概是寫文章吧。
: 在台灣國中作文課時都寫些敘述文啊,抒情文啊,很八股的引用名人金句的文章啊,
: 但是在美國的高中寫作課都是論述文,而且是需要我清楚明述自己立場的文章。
: 作文題目通常都是唸一篇文章,然後回應作者的論述。
: 你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對,但是要講清楚理由是甚麼。
: 我一開始都不懂,我可能引用作者的某段文章說她這段很有道理啊,
: 但另一段好像就還好,搞到最後我在美國的老師直接問我說,
: 你到底是贊成還是反對,你的意見到底是甚麼????
: 你為什麼一直在重複原作者的意見??
: 我才知道說,喔,原來有不同的意見是可以的,只要我言之有物。
: 所以美國人普遍都很喜歡發表意見,他們也不害怕發表意見。我想這是滿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