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啦,要說這是「歧視女性」,有幾個問題要釐清啦。
首先,我們不知道這是「事實描述」還是「價值評價」,換句話說,也許課本的目的是陳
述現狀然後予以批判,那麼當然就不會有歧視的問題了。
其次,就算課本肯認這個事實(也就是評價為合理),也不能說這就是歧視,這就像市面
上許多「把妹」課程,內容也充滿這類刻板印象,甚至許多市場營銷的書籍也難逃歧視的
批判。可是又能怎麼樣呢?我知道這樣不好,可是這是真的啊!更深入來說,這是建立在
「事實描述」的「對應用的價值評價」,這和「對事實的價值評價」不應該混為一談。
再來,就算是歧視,這也不是「歧視女性」這麼簡單的問題。舉例來說,女性受歡迎特質
的年輕貌美身材好可以和英俊瀟灑個子高對應,差別在前者排在第一後者排第六,而在不
歡迎特質身材肥胖比例差排在女性第一位,男性沒有--只有這樣仔細比對才可以確定我
們的社會對女性的外貌有更多要求,而這個要求又特別針對身材(肥胖)。那麼進一步來
說,這是歧視女性多一些,還是歧視胖子多一些呢?也許對有些人來說,區分這個很無聊
,但是在國外,討論「女性膚色的歧視」的時候,就有很多黑人女性質疑白人女性僅僅在
意「性別」而忽略「種族」的歧視。或者更尖銳一點來說,這些白人女性指責別人性別歧
視的時候,卻忘了反省自己的種族歧視。
最後,是男性的問題。女性要溫柔婉約管理家事,男性要成熟穩重事業有成,這種傳統的
性別分工不只是箝制女性的自由選擇,也強加了許多責任在男人身上。這也是為什麼許多
女性主義者主張,反對父權也是解放男性--問題是,每次碰到問題,女權鬥士都只看到
女性受到的壓迫而沒有看到男性的困境。不過我必須強調,我不是批評女性主義,我說的
是女權鬥士。父權指稱的從來就是「結構」而不是「個人」甚至不是「男性」,女性主義
的真正目的是「對抗不公義的結構」只是剛好這個不公義的結構對男性較有利,所以稱呼
其為父權而自稱女性主義。
但是這很容易引起誤解,就像歷史上的反猶排華運動,在最開始它們對抗的確實是不公義
的社會結構猶太人和華人掌握了政經資源,利用不公義的資本結構壓榨他人。但是由於這
些運動沒有認清真正的敵人,而是用粗略的、充滿刻板印象的方式把矛頭對準「族群」的
標籤,於是反對資本壓榨的運動變成了族群仇恨的攻擊,最後甚至演變成為種族滅絕的罪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