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oplenews.tw/news/d49e3dbf-e788-4cad-8fc8-e44dc939fb79
用愛填補人間殘缺...「補臉天使」羅慧夫
他被稱作「補臉天使」,從美國來台行醫超過40年。羅慧夫醫生用愛填補人間的殘缺,讓
孩子們從此之後,有一個更完整的生命。
「我小時候住在鄉下地方,我的父親是一位教師,我的家族裡面大部分是老人,因為我是
家裡的獨子。小時候,我常常去賣報紙,在我高中畢業的時候,我去當兵,在一個海軍醫
院,我的工作是在開刀房,做一般護士做的工作,對醫療方面的事感到興趣。所以因為這
樣,我念大學的時候,我的目標是要念醫學院......」羅慧夫醫生娓娓道來他從小在美國
的生活,最不簡單的是,全程他都用台語說。
讀愛荷華大學醫學院時,羅慧夫與妻子白如雪結婚。準備在美國開業時,他輾轉接到一封
來自台灣的信。
這是馬偕醫院院長夏禮文寄出的「求才信」,他即將要退休,希望有人能來台灣。羅慧夫
陷入長考,幾經考慮,他毅然決定和妻子帶著兒女,來到這未知的東方島嶼。
http://image.peoplenews.tw/collection/1486713935.jpg
羅慧夫醫生和妻子帶著兒女來到台灣。圖/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羅慧夫要趕快融入台灣的生活,來台灣的第二天,他就去學台語,因此他的台語講得比很
多台灣人都還要好。
隔年三月,羅慧夫就任馬偕院長,當時馬偕的規模不比今日,已經好幾個月發不出薪水、
員工的士氣非常低落,堪稱是接下一個燙手山竽。
他是醫生,在行政管理及經營上,有許多不足,他找來台大商學院畢業的張錦文先生幫忙
。在馬偕17年的時間,羅慧夫創辦了台灣第一個小兒麻痺重建中心、台灣第一間加護病房
、台灣第一個唇顎裂中心、第一台山地巡迴醫療車、第一個自殺防治中心生命線以及台灣
第一個燒燙傷中心。
羅慧夫認為:「做這些事,錢,其實不是最重要的。」他覺得「人」才是決定醫療品質優
劣的關鍵。因此,他最重視人才培育,把他所學所知的都無私地傳承,他也選送院內醫師
、護理、檢驗等各專業的人員出國受訓,他希望學生都能比他還要好,還要優秀。
1976年羅慧夫離開馬偕,擔任台北長庚醫院創院院長,他繼續在這裡成立台灣第一個唇顎
裂暨顱顏中心、第一個顯微中心與第一個美容中心。他傾全力投注在整形外科的發展。今
日,長庚整形外科能在世界居於領先地位,全歸功於一手打造的羅慧夫。
http://image.peoplenews.tw/collection/1486713995.jpg
羅慧夫希望學生比他還要好。圖/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羅慧夫醫師亦師亦友亦夫,全台灣300個整形外科醫師中,一半以上是他的徒子徒孫,
就連國際間,也有37國、267為醫師曾來台受教於羅慧夫醫師長達半年以上。」長庚醫院
院長這麼說。
羅慧夫對學生好,但也很嚴格。曾有醫師縫合傷口稍有瑕疵,羅慧夫厲聲要他:「拆掉!
重縫!」對待病人,不能有半點的馬虎,他說:「因為這條線一上了病人的臉,就跟定了
他一輩子,絕不能馬虎行事。」
生命的不完美,可以用愛來彌補。
「一個唇顎裂的手術只需要1至2個小時,可是卻可以重建一個孩子的一生。」羅慧夫醫師
說。他最歡喜的就是,「缺嘴」的囝仔變「真水」,幫助這些囝仔讓他覺得很快樂!
http://image.peoplenews.tw/collection/1486714095.jpg
羅慧夫醫生用愛填補人間殘缺。圖/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1989年羅慧夫捐出十萬美金,約台幣三百萬元的積蓄成立「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致力於先天顱顏缺陷孩子的全人醫療照顧。
來台40年,他創下許多台灣第一的紀錄,羅慧夫醫師要退休了,他卻發現罹患了攝護腺癌
。
「如果我留在美國,我會是一個賺很多錢的外科醫師。」羅慧夫曾經這麼說。他卻選擇一
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退休回到美國時,他的身上連買輛車的錢都沒有。後來他又罹患帕金
森氏症,需要動腦部的手術,他也拿不出錢來......
錢哪裡去了呢?羅慧夫的錢都捐給教會、醫院,拿去幫助最弱小的貧病人家。
後來還是羅慧夫的學生私下募款和基金會協助,讓他得以接受手術治療。
http://image.peoplenews.tw/collection/1486714496.jpg
羅慧夫醫生,最後一次回台灣了......。圖/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努力的治療,羅慧夫醫師還想要再回來台灣......儘管他退休了,深受帕金森氏症所苦,
只要身體許可,他盡量能夠每年回到台灣來。
回台的長途飛行,他老人家得從美國佛羅里達,歷經轉機,長達26小時的飛行,才到台灣
。
2013年,羅慧夫醫師86歲了,他已不能再負荷長途飛行,羅慧夫說:「這是我最後一次來
台灣了......」
最後一次來到台灣,羅慧夫醫師和妻子回到他們第一次來台灣的馬偕醫院,他們難掩興奮
,妻子用台語說:「我們四個孩子都很愛回來台灣,我的一個女兒跟台灣人結婚......她
要來這裡說國語她不會講,但是她還會,還記得怎麼講台灣話,很謝謝你們......」
http://image.peoplenews.tw/collection/1486714534.jpg
大家好不捨,羅慧夫醫師......。圖/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羅慧夫醫生雖然已經離開台灣,但是他為台灣留下許多人才和寶貴的無價資產,還有羅慧
夫顱顏基金會持續地幫助最需要幫助的孩子.....
「改變一個孩子的容顏,修補的不只是那個缺口,還有他們整個生命,讓他們對自己有愛
心、對社會有感恩,長大後會是個更懂愛的人,把愛再傳下去。」
這是多麼美好的,愛的故事。謝謝羅慧夫醫師,台灣人永遠感謝,祝禱長命百歲!
心得
噓邪....(誤)這真的是對台灣無私的大愛!儘管羅慧夫醫師退休,但這份愛的傳承仍然永
續存在。
看看病患怎說:
[左半邊臉頰有一大片黑痣的病患戴女士說,「羅醫生是我生命中的貴人,不但為我動手
術,還支助我高中3 年的學費,」不只如此,在我畢業時更帶著禮物來看我,我當時淚流
滿面想說些什麼時,羅醫師只對我說,妳想說的我都知道。戴女士並表示,像我這樣受照
顧的例子不勝枚舉。]
[「當初不到1歲,不知道您是誰,我今天很謝謝您。」14年前在羅慧夫精湛巧手下進行唇
顎裂重建手術的黃煜倫,如今已是帥氣的九年級生,他在羅慧夫離台前親自獻上感恩卡片
,希望對方能永遠記得台灣。
當年黃煜倫在媽媽的肚子裡被診斷是唇顎裂,父母雖堅持把他生下,但產後看到孩子模樣
束手無策,後來將他轉診到長庚醫院,黃煜倫成為羅慧夫在台封刀前的最後一名病患。
病友家長李翠玲說,多年前南部沒有唇顎裂資訊,還好女兒遇到羅醫師,才能擁有「正常
」外觀,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22歲女孩。
許多家長昨天特地帶孩子出席感恩活動,含淚告別孩子的重生恩人。]
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顱顏中心主治醫師林政輝說,「我看到他身上最強大的就是對人的愛,
這個愛不只對病患、醫生後輩,更重要的是對台灣的愛。」整形外科醫生張乃仁說,「他
用無私和大愛克服很多人性的弱點。」
一九六0年三月一日羅慧夫就任馬偕紀念醫院外科醫師兼院長,那時候的馬偕醫院跟現在
不太一樣,『那時沒多少人會注意馬偕醫院。它有點像是那種慈善醫院,你只有在沒甚麼
錢的時候才會去的那種。馬偕有財務困難,七個月付不出帳款,也發不出醫師和工作人員
的薪水……
羅慧夫在馬偕十七年的院長任內,最常被人提起的,就是他所創
下數個台灣醫療史上的「台灣第一」。這許多第一中,有些是來自美國制度的率先引進,
例如首度引入防治小兒麻痺症的沙克疫苗、台灣第一個加護病房、燒燙傷病房;另外,有
些是美國經驗加上本地的再改良,例如首創醫師費制度、嚴禁醫師收紅包及在家開業,確
立大醫院的經營管理模式並提高醫療品質;還有許多是來自羅慧夫基督信仰「愛人如己」
的醫療宣教使命,例如設立東亞第一個自殺防治中心、第一個生命線、第一個唇顎裂中心
、第一個小兒麻痺重建中心、第一個山地巡迴醫療服務等等。』
舉唇顎裂中心來說,當年初到台灣的羅慧夫發現在台灣街頭常可見到許多天生唇顎裂的大
人走在街上,可是當時羅慧夫知道自己並沒有足夠的技術可以做這樣的手術,於是為了
唇顎裂兒的使命,羅慧夫回到美國再度拜師學藝,兩年學成回台。
『改變一個孩子的容顏,修補的不只是那個缺口,還有他們整個生命,讓他們對自己有信
心、對社會有感恩,長大後會是個更懂愛的人,把
愛再傳下去。』是病人的需要催促著他開創。創立生命線對台灣而言
是另一項不能不提的貢獻,他認為「許多我們當醫師的,常常在醫病
之外,忘了也該幫助心裡有問題的患者,這才是真正為病人解決問題
」
底下羅慧夫醫師的名言真的讓人很感動
不只要治療患者生理的疤痕,同時也治療他們的心理疤痕。
培訓當地醫療人才,也就是給他魚吃,也教他釣魚
Fostering local medical practitioners means giving them fish to eat, but also
teaching them how to fish.
上帝要讓你們做有愛心的父母,所以賜給你們一個特別的孩子。
改變一個孩子的容顏,修補的不只是那個缺口,還有他們整個生命,讓他們對自己有愛心
、對社會有感恩,長大後會是個更懂愛的人,把愛再傳下去。
Love Makes Whole
生命中的不完美,可以用愛來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