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明慶這兩篇誰是台大學生大概已經是八卦板引用次數最高的論文了......
但是每個人拿誰是台大學生來說的嘴常常都不一樣,
底下的回推文也是按照轉文的人立場開戰,看過原文的人似乎不太多。
幸好有個經濟學科普網站白經濟幫大家把這兩篇還有其他相關的文章做了整理,
以後開戰的時候就可以光明正大嗆別人回去看原作。
http://talkecon.com/ntu_admission/
先講結論,
(1) 自學測管道入學的學生,雖然來源集中的程度也比較高,
但是這件事情不代表多元入學=多錢入學,
因為這些學測就會上的學生可能就是從前指考的既得利益者提早放暑假了。
(2) 繁星制度的確讓台大學生的地域來源組成變豐富了,
但是到底是地方的古阿明還是林志鴻上台大,資料並不足以說明。
不過從台大繁星生的低收入戶比例比平均多一咪咪看起來,
繁星某種程度還是幫助了一些低收入戶學生。
至於接下來各種戰點:
(1) 誰說低收入戶真的窮我就看過低收入戶全身名牌的啊
(2) 台大學生怎樣關我P事怎麼不去看其他學校
(3) 為什麼這種這麼廢的研究還能發經濟學家是太閒嗎
以上的問題幾乎都可以追究到我們英明神武的教育大部。
要是有學生的包含家庭所得等等的詳細來源資料,
上面那些該戰的問題,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要寫台大學生3.0當然也不是問題。
但是在手邊的資料就是這麼有限的狀況下,這已經是能夠做到的最好推論。
拿三級貧戶上大學,就跟拿全身名牌的低收學生來舉例一樣,
都是犯了用少數特殊個體推論全體的問題。
要問公共政策是不是公平,大概有很多比鄉民的感覺或感情更重要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