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觀怎麼建立的"可以轉化成更基礎的問題"美的感覺從何而來?"
我們總是能清楚感覺到一件事物美或不美,卻說不出美究竟是甚麼
當我們要告訴別人什麼是美之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美是什麼
但是,美是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判斷原則,怎麼能在實際看到什麼之前
就知道什麼是美呢?既然沒有人能夠告訴別人甚麼是美
那美是從哪裡來的呢?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柏拉圖提出一個獨特的概念,理型
柏拉圖認為,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事物裡,表面上出現許多特徵
但它們都是表面上觀察到的,並不是真正真實的,美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如何能想像不依附在人 風景 建築 畫作的純粹的"美"呢?
所以柏拉圖認為,當你感覺某件事物美,並非因為事物本身是美
而是他代表了某種程度的美的理型
理型只存在於靈魂的世界理,在我們投胎轉世前我們曾看過各種理型
大部分會在出生時遺忘,但透過學習還是有機會回憶起來
這是一個非常奇異的觀點,但對於柏拉圖而言,這個系統卻能夠解釋
美的感覺從何而來,以及為何我們沒有看過純粹的美,卻能擁有感受美的能力
這種說法或許對生活在科學時代,凡事追求確定的我們無法接受
但是,就算窮盡對美的描述,我們仍然無法定義美
柏拉圖告訴我們,我們之所以能理解外在的世界,是因為理型的應用
一件事物讓我們有理解的可能,或者覺得他美的可能
是因為代表了某種程度的理型,也因為僅代表一部分而非理型本身
非理型的那一部分也使的他不美,而我們總是在美與不美之間做選擇
例如當我說郭雪芙最美(美的理型本身),大家會開始想他哪裡不夠美
是不是有人比他更美,我們會嘗試找出,代表美的理型的其他部分(不美的部分)
這種真假 善惡 美醜不確定的感覺,以及我們為何能擁有感覺的能力
柏拉圖排除了感官的世界,構成了整個形上學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