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記得,
之前本版有人談到國父 孫中山先生的話題,
其中對於他是否有資格被稱作是中華民國(又或者是台灣??)的國父有正反兩派意見,
當時我也與有榮焉,有參與討論。
但是老實說,清末民初史實在是一們艱深的學問,
充滿了太多的美化,太多的妝飾,太多了謊言,以及太多的敏感。
久遠的朝代雖然不見得史料就比較可靠,
但是至少,相隔幾百年,
實際政治力介入歷史的因素已經幾乎不存在了,
剩下的,就是歷史學家的工作了。
但是沒讀到這篇,應該還是很多人真不知道某人真的只是出一張嘴很厲害耶,
現在想想,我當初寫那篇文章,語氣還寫得太溫和了。
分享這篇文章給想看看孫文另一面的朋友們。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PV450rN ]
作者: Historia (歷史本文)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孫中山革命第十次失敗時在想什麼?
時間: Sat Jul 29 16:03:09 2017
這個我很久以前就寫過了,可以請各位再詳讀一次,孫文革命在場的革命實際只有兩次而已。
: 據統計,自1894年到1911年之間發動的革命起義事件計有29次之多,
: 但其他非國民黨/同盟會體系團體所發動的起義,往往遭到忽略,: 如徐錫麟、秋瑾等人在浙江各地發動的光復軍起義。
你說的沒錯,那個時代很亂,所以很多非同盟會發動的革命沒有被算進去。
但最成功的那一次,也就是武昌起義,跟孫文沒有直接的關係卻被算了進去。
事實上,那時候的宋教仁跟黃興已經跟孫文拆夥了。
: 1911年的武昌起義是中國同盟會外圍組織共進會與湖北新軍革命團體文學社所具體執行。
: 1.乙未廣州起義 1895年 孫中山率領鄭士良、陸皓東等人,準備襲取廣州。
: 但是事機洩漏,清政府展開搜捕,陸皓東被捕犧牲。
這個沒有把興中會初代會長,輔仁文社的楊衢雲算進去就不對了。
整個興中會的骨幹幾乎都是楊衢雲的人,孫文當時是他的秘書。
中國國民黨不喜歡提楊瞿雲,因為這樣會損害到孫文的正統性。
所以楊衢雲就被消失了。
: 2.惠州起義 1900年 10月8日,
: 孫中山命鄭士良等人於惠州三洲田(今深圳市鹽田區三洲田村一帶)發動起義。
孫文不在。
當時他在說服兒玉源太郎從台灣出兵,這時的革命是由日本黑龍會在幕後推動
但是中華民國刻意隱瞞日本人的影響。
: 3.潮州黃岡起義 1907年 5月命余丑起義於潮州黃岡,歷六日而敗。
: 4.七女湖起義 1907年 9月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湖。
3.4.這兩次基本上要算做一次,因為這是一個聲東擊西。七女湖的時間應是6月。
孫文兩邊都不在。
: 5.防城起義 1907年 9月命王和順起義於欽州王光山。
孫文不在。 他當時躲在越南河內。
: 6.鎮南關起義 1907年 12月命黃明堂起義鎮南關,並親臨指揮。
黃明堂前線搞定之後,孫文來了。,但後來他說他要去募集武器離開前線,
不久就失守了。
: 7.欽廉上思之役 1908年 3月27日黃興由安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
孫文不在。 他這時候被法屬越南政府流放了,這場是黃興打的。
: 8.河口起義 1908年 4月命黃明堂起義於雲南河口。
孫文不在。 他這時候龜在新加坡,黃明堂擋了一陣子,後來胡漢民要找黃興來坦,
但是黃興被法屬越南驅逐出境了,不久清兵增援就失敗了。
: 9.廣州新軍起義 1910年 2月倪映典發動新軍起義於廣州。
孫文不在。 同盟會開始滲透新軍,但是因為帶頭滲透的被打死了,於是失敗。
: 10.黃花崗起義 1911年 4月趙聲、黃興等人在廣州領導起義。
孫文不在。 這場主要是黃興和陳炯明帶的,孫文那時候在海外募款。
說要募五萬,但只募到一萬。在後勤不夠又被清國間諜滲透的狀況下,
黃興還是上了,從此跟孫文撕破臉。
: 後收殮到72具烈士遺骸,合葬於黃花崗。*[m*[1;35m(最慘烈的一次)*[m
: 11.武昌起義 1911年 10月由共進會與湖北新軍革命團體文學社共同策劃,
武昌起義,不是由孫文的組織發起的,孫文更不在場。。
: 引發了各省宣布獨立,導致清帝退位。
清帝退位詔書上面,說要把政權交給袁世凱。。
: 孫文其實思想前衛先進(在當時),也支持獨台,現在kmt反而比較封建XD
孫文思想傾向馬克思主義,日趨獨裁專斷,兩個中國黨(國民黨與共產黨)
是他留給中國人和台灣人的威權遺產。
: 孫文的歷史定位就是終結帝制的民治思想者.
終結帝制,引進列寧式蘇維埃政黨?啊不就好棒棒?
: 要建立所謂民國,都是用血和許多年輕生命換來的.XD
中國革命發生在1890-1910年代,你說這是我國?台灣人當時是哪一國呢。
整個辛亥革命,孫文有用的地方在於他的演講散布中華民族主義,
主張把滿人驅逐出去,講難聽一點就是撕裂族群啦。
另外就是在海外募款,但是募到的錢有很多都款項不明,很多同志都很不滿。
直言孫文應該要公開帳目的革命同志陶成章被孫文派蔣介石暗殺了。
總結:
孫文十一次革命,只有兩次在場,黃興在場領導的次數還比他多。
最後一次武昌起義,宋教仁與黃興已經跟孫文拆夥了,與孫文關聯性很低。
但是台灣的歷史教育把這11次革命都算他打得,台灣人還朗朗上口,
實在是笑死人了。
革命是需要很多很多很多人,正確的戰略戰術,龐大的資金,政治作戰滲透,
國外的勢力援助才能成功,
孫文的組織所帶動的起義,其實都只有數百人-數千人的規模而已。
所以後來宋教仁才會策劃滲透湖北新軍,已取得較大的力量。
沒有自己的軍隊一直是孫文的痛腳,所以後來才會有聯俄容共跟黃埔建軍。
所以真正弄翻清國的是因為保路運動的人民起義,還有湖北新軍叛變。
台灣的歷史教育把這一切都歸在孫文一人,把孫文造成神。非常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