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住在家裡,媽媽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都是為你好。
從要不要補習、要不要念音樂班、能不能去畢旅、高中念哪裡、能不能當幹部,
到大學志願填哪裡、能不能參加社團、能不能養貓、能不能買橘子。
當沒有先問媽媽得到他同意,就會有各種的酸言酸語。
案例一、養貓:
「養什麼貓,沒賺幾個錢連自己都養不起了,還想養貓,還養那麼醜的。
為了你好,還是把貓送給別人養吧。」
案例二、畢業旅行:
「段考沒有前五名還想跟人家去畢旅,大合照的時候不會覺得丟人現眼嗎?
為了你好,還是不要去畢旅了吧,浪費錢。」
案例三、參加學校社團:
「跟人家組什麼樂團,你以為會彈琴就比較厲害嗎?彈的那麼爛。
為了你好,還是先把書念好不要玩什麼樂團吧。」
上了研究所之後,考上了中部的學校,也有了在一起的對象,
我變得不想接家裡的電話,因為覺得媽媽很煩,我想要過自己的。
但這時候對象卻也跟我抱怨:「為什麼你什麼都要管呀?」
我才發現我從家裡學到了那一套,而且完美的複製起來了。
只要沒有把他的一舉一動全部掌握在手掌心,我心裡就會有各種不安的幻想。
然後我開始用「我都是為你好」來回答他。
案例一、騎車回家要回報:
你到家的時候沒有跟我說我會擔心呀,其實我都是為你好。
案例二、作息控制:
晚上不准熬夜怕你實驗做到太晚,老闆交代太多做不完,其實我都是為你好。
直到最近我才懂得,原來,我都是為你好只是一種藉口,
是一種填補不安與害怕的藉口,是一種實行嚴密監視與控制的藉口,
是一種放任情緒亂發洩的藉口,是一種把他人變成操線人偶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