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應改稱護理師」一事之所以吵得沸沸揚揚,
私以為是因為這件事背後的理由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社會的難題。
我們回顧一下支持這件事的兩個主要理由
一、藉由更名改變印象/提升尊重度/去除汙名化
把一個事物的名字改成另一個,希冀可以提升冠名者的「待遇」,
這並不是史上第一次。
我們不是不讀書 「工人」盼正名「技職工程師」
http://tinyurl.com/ycgt4rym
世大運官網寫羊癲瘋挨批污名化病患 組委會將修改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03851241.A.13C.html
精神分裂 更名「思覺失調症」
http://tinyurl.com/y76elk92
觀察底下留言與推文後,不難發現最大的質疑是
「換個名字真的就能改善嗎?這麼做有意義嗎?」
從事社會觀察或是做相關歷史研究的人或許可以提出更多的例子,
私以為這是個很難迎頭痛擊的問題。
因為你不先解決質疑、獲得認同的話便很難進行推廣,
但若連推廣都推不出去的話又怎麼有成果可以解決質疑?
不能只是說一隻蝴蝶拍動翅膀,會在遙遠的地區引起風暴,
一定要有辦法將其中的細節說得清清楚楚鉅細靡遺才有辦法服人。
二、「正名運動」,使用正確的名稱去稱呼並沒有錯
「永遠要對事物使用最正確的稱呼」,
這是《哈利波特》第一集,在聽到哈利避諱佛地魔時,鄧不利多所說的話,
但其實很難做到。
首先如果只對護士-護理師「正名」,對別的事物則否的話,
那很容易落人「雙重標準」、「自助餐」的口實,
可是人真的很難對每個領域的「正名」都能全面性的掌握,
舉例來說,「心理醫師」不是一個頗正確的稱呼,但大多數人還是習用;
女生可能會稱呼替代役的男友「退伍」,但一些男生就會開始幹幹叫說這叫退役。
更多時候則是積重難返。新稱遠比舊稱難懂,只好繼續沿襲。
比方說,儘管十年前就開始推廣癲癇改稱「伊比利斯」,
但新聞還是普遍使用「癲癇。」
(這個問題版友也可以問問自己,羊癲瘋、癲癇和伊比利斯,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這個議題也蔓燒很久了,越看我越覺得「人無完人」真的是很挫折的一件事情。
有些事情立意很好,願景很棒,但沒有人有足夠的智慧去保證它一定有好的結果。
明明可以透過討論來互相理解的事情,卻發現人們只是謾罵、挑起職業或性別的對立,
少有理性對談的時刻。
然後儘管自己小心翼翼在各領域都學著使用最正確的稱呼,
免不了還是會發現自己失誤了、雙重標準了,
於是就被吃著自助餐的人說「哈哈小辮子被我逮著了吧你也吃自助餐啊。」
真的很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