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生養小孩,
最大的考慮因素不外乎就是經濟,
但也很多人忽略了即使經濟無虞的狀況下,
父母本身是否有能力好好‘養育’孩子。
養是生養,
提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提供物質上的支援;
育是教育,
從小到大的家庭教育,培養孩子健全人格。
最近身邊有一個例子,
女方一直告訴身邊友人她想趕快懷孕,
但聽到的人都沒辦法支持她,
原因如下
男方是穩定的高薪職業,但工時長壓力大,
平常下班後也是把工作帶回家做,
她們也不是感情不好,
但話題總是圍繞在工作的大小事而已,
夫妻間甚少‘情感上’的交流,
換句話說就是很像一對室友住在一起而已。
女方初期多次溝通不成,現在已經是放棄狀態,
而且男方有長期精神疾病,也傾向不想要有小孩,
但女方非常堅持一定得生。
我覺得很疑惑,所以前陣子忍不住問了女方
「為什麼妳跟妳老公的狀況這樣,妳還打算趕快懷孕?」
她「因為本來一個家庭就是要有孩子才算圓滿啊!妳不覺得嗎?」
我「我不覺得啊,而且我覺得妳們這樣的狀況,就算懷孕或生了之後他都沒辦法好好照顧
妳跟小孩。」
她「沒關係,等到他看到小孩他就會有父愛了。」
我「但重點是現在妳們之間很不ok啊!」
她「小孩就是夫妻間的潤滑劑啊,生了小孩夫妻感情就會變好了。」
我「好吧,那如果最壞打算,生了小孩後他還是一樣工作壓力大到無法照顧妳和小孩呢?
」
她「那我就帶回娘家自己養啊。」
這對夫妻經濟無虞,資產也高於一般人多太多,
但妳會覺得他們適合生小孩嗎?
不要說原原po想太多,
養育小孩本來就是個很重要的責任,
很多人卻是連想都沒想就跟下蛋一樣孵出來,
然後再丟一句「怎麼成長是小孩自己的課題」
又或者像例子中的女方一樣,
只為了成全自己的慾望,
卻再次複製雙方原生家庭不幸福的悲劇給小孩。
不論是生或不生都是每個人的選擇,
但重點是請想清楚自己和另一半是否能勝任父母這個職位,
而不是有給孩子吃的喝的,滿足了物質上的需求就覺得自己已盡了父母應盡的義務。
亂養到小孩18歲就可以說小孩現狀都是小孩自己的選擇啦,都幾歲了還怪別人整個把自己對小孩童年個性養成的責任都丟一邊,這種人一堆啦
女方講的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洗腦詞耶fb小故事看太多吧
作者: god08023 2018-01-15 01:10:00
長輩很愛說這句話“生了就會有父愛或母愛之類的話” 這對於不想生的人而言真的很困擾…
作者: Doralice 2018-01-15 04:07:00
之前看到是性別對調版,還有旁人說妳不生不怕他找別人生嗎QQ
作者: purple0220 (流動的水) 2018-01-15 11:25:00
原原po的文不是想太多,而是沒意義只想取暖,這種事情每個人條件個性不同哪有固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