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說走出來, 但是可以提供一些與之共處的辦法
本人長年病源是家裡父母, 所以第一步就是經濟獨立, 我想這很多人可以做到
比較難的是第二, 第三步之後, 還有怎麼處事, 交朋友, 談感情
我採用的是很機器人式的做法, 基本上我自己會準備有幾個Mode
Mode A, Mode B, Mode C這樣, 去對應不同的情況
面對憂鬱症採強制抽離, 轉換Mode
每一個Mode, 會有相細的運作要點, 並持續的修改調整做最佳化
並紀錄事件作筆記, 就像一個醫生寫病歷一樣, 觀察看待自己生理與情緒
不太可能根治, 但至少都能掌握狀況, 不要讓問題造成對人生的負面影響
這其實不難, 但也不是很容易, 需要練習
其實並不符合解決憂鬱症的方法, 面對自己...等等
但我覺得人生具有多面性, 即使教科書上的東西都是可以打破的
而所謂的自我, 也沒有一個定式. 自我是可以建立, 調整, 重建的
比喻來說就是Building, Programing的概念
而你要的Outcome是什麼, 從Outcome為結果導論去做
這樣, 也可以是一種"自我", 這也是我的哲學
副作用就是常常抽離, 常會對很多事情看不下去 (但不會做壞事, 政治人物也憂國憂民)
以很多人追求的"快樂"來說, 其實得說是偏離的
以及要注意在幾個Mode切換中, 是否會造成前後矛盾的情況
如需要處理人際, 觀感, 特別注意是否有立變改變
所以必須做筆記觀察檢視
所以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 找尋自己的價值觀比較重要
然後去追求這個價值觀的實踐, 即使他是辛苦甚至是痛苦的
然後在幾個Mode中, 最終信念目標都是一樣
這樣就不會矛盾, 並立下一個較高的標準, 將你的心力都投入進去
這本身的過程就不會是什麼輕鬆快樂的事, 注意力也從憂鬱徵狀上轉移
也就是即使你有沒有憂鬱症, 本來也就不會比較開心
同樣不開心, 同樣時間會流逝
那不如做件有意義的事, 人生就是如此
情緒來來去去, 跟人事物變遷一樣, 無常
但不是叫你做個無情的人, 所以才要有筆記
隨時檢視你的同情心, 同理心, 還有大眾一般人的看法與觀感
避免走入一個人自以為是的麻煩與盲點
再來就是飲食還有運動, 不用太過追求
照著健康標準 (BMI/體脂/營養素多元性) 去做就可以了
生理狀況會影響心理, 反正一樣不開心, 但至少我身體好
不是連日常作息都有問題, 然後孤獨是必定面對的
反正生命走到盡頭, 也是必然一人
這是我長期共處的心得, 很多人都不覺得我像是憂鬱症者
那是因為社會對此觀感問題, 我練到找人傾訴都不想
但我一直都有在看諮商還有醫師, 也都有把課題拿給他們討論
甚至他們還說從我身上也學到了一點
我也把當成我的人生功課之一在做
反正人生就是有一堆躲不掉的功課要做
用一種工作的態度, 用一種程式化的方式處理
確立自己明確的價值觀, 在現代這種變遷快速的社會
也許反而還比正常人一直受情緒影響來得好
至於那個"病源", 通常可能是個人事物
我覺得既然下定決心, 就是要幹到底
不管是切割, 還是隔離, 還是對幹
請有勇氣與堅持, 也是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