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此篇原PO 根本對真正的文組所學有很大的誤解
照原po的講法,哲學系的產值可能在於可以寫人生哲理的書籍帶動大眾思考
中文系的產值在於創作文學作品,讓大眾欣賞閱讀
歷史系的產值在於創作歷史讀物讓大眾認識歷史或當博物館導覽員
但事實上從事上述職業,是不是讀本科系影響很小,
寫人生哲理書籍講求的是會嘴炮能操作大眾心理,而非需要很深的哲學知識
暢銷的讀物,也不用中文系專業知識,例如動漫 輕小說
博物館導覽員能也只要惡補背一下該博物館展出的東西的相關資訊就好
(大一點的館如故宮可能除外)
真正文組的專業知識,是很難傳遞給一般人的,理組的專業知識可以透過科技產品
使一般人有感,但文組在這方面很困難
舉例來說,一般人欣賞名家的畫作(尤其是抽象派現代派),多半只是霧裡看花罷了
給他三流作家與一流作家的作品差異他根本分辨出來。
只有專業人士體會到其中差異而真正欣賞到。
另外文學系的專業如文字學音韻學等等,稍微專業一點的領域
基本上就是一般人根本不會接觸到的世界。
近幾百年,文史哲流派的發展,其實無形中離大眾越來越遠(以西方主流來說)
例如西洋古典文學,好比莎士比亞的作品,談的大多是一般人與人的情感
大眾比較容易能有所體會,但到十九二十世界,存在主義現在主義文學流派的發展
文學帶有更抽象複雜的寓意,一般人也越來越難隨便讀讀就有所體會
(例如某些諾貝爾文學獎的得獎作品)
通常變得只留給專業人士與少數感興趣的人研讀。
如果說文組沒用,其實我不大同意,文組在某方面而言擴展了人類的精神世界
也人類文明有更豐富與奇妙的面向(儘管可能大眾感受不到),是在物質生活以外的
但要說文組沒產值,這是必然的,也是很難改變的
大眾不會付錢給他們難以體會的精深的文史哲創作與研究
也不該為了討好大眾而扭曲原本的文史哲領域
平衡的做法就是大眾文學歸大眾文學,學術研究歸學術研究,純文學歸純文學
我認為現狀很好,沒啥需要特別去改變的點
畢竟最開始的大學的理想立意本來也是為了學術研究 探索知識,而非為了賺錢存在
比較能改善的地方,或許就是向高中生坦承文組出路尷尬的現實
政治正確不要再用言語包裝誤導高中生,讓他們做出自己的選擇
然後適度減少文組大學部科系名額,反正研究所才是研究的主力
讀文組就做好一簞食一瓢飲,甘於貧賤的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