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你所說的目前狀況
A醫師應該是還沒進入根管主要療程
第一次應該是先評估牙體構造 確切深度、範圍、還有你神經管的分布狀況跟根數
所以第一次除非醫師很閒 加上健保療程申報的關係
通常是不會做到抽神經(破壞神經)這步驟的
頂多是打藥 挖開所有之前補的 然後做上述評估
再塞藥棉或用暫時填充物之類的 以利後面好幾次的療程
回答標題疑問 牙醫師普遍不喜歡接手別人做過或到一半的根管
因為手路每個人不同 做一半換人的原因通常又是爛尾才來的居多
做得好不一定有苦勞 萬一收尾沒達到患者預期 要怪前面還是後面的醫師?
但是 你這才去第一次 應該還沒進入主要動作 所以要換應該還可以
等到開始動神經 通針進去捅的時候 就是關鍵療程了
至於蛀牙是否一定要做根管抽神經?
只能說這是蛀牙整個病程中的一個階段
就像癌症 從一開始可以直接開到切掉
大一點要搭配放療縮小它再切 甚至要打化療
都是不同階段的治療選擇
當補牙已經無法提供正常牙齒功能矯正的時候
根管是下一階段的選項
但不是蛀到哪個深度就一定要進根管
還要依照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受影響而定
有的人深一點的象牙質就受不了 有的人都到牙髓腔也沒哀哀叫
當你已無法接受這顆蛀牙所帶來的痛苦補牙又已經沒用時
根管就是介入的考慮時機了
但如果真的蛀太嚴重那就沒得選擇了
而每位醫師覺得需要/不需要進入根管的界線也會有些差異
有的醫師覺得早早就做比較好 有的覺得還能補能撐就撐
至於價格 根管是有健保給付的
但只限”根管“ 抽完神經之後的空殼子殘牙健保就不管了
牙套 牙橋 釘子那些都是自費部分 每家的價差也都在這邊
需自行多方詢問
※ 引述《keepboba (Boba)》之銘言:
: 這是一篇抱怨文。也怪自己沒有在疑惑時發出質疑。
: A診所-是個老醫師,小時候比較常在這邊看牙,但是櫃臺阿姨態度都很差,總一付理所當然
: 的口氣。(開業30年左右)
: B診所-開業沒多久(三年左右),是一群年輕醫生排診。設備也比較先進。(也離我家比較近)
: 以口腔X光照片來說,B診所是電子化,A診所還是看片子。
: 去年中,大臼齒塴了,給B診所補。補完之後是感覺痠痠的,有再回診一次。當時B的醫生表
: 示先撐著,要是會痛就無解了,看照片離神經是有段距離,應該還可以。要我回去觀察。
: 痠的時候也有給A評估一次,他拿器具戳,表示補的還算穩固,要我再觀察。
: ((中間有和家人討論根管的事情,要我非做不可的時候多找幾家評估))
: ((我家附近至少七家牙醫診所,只是在我有需要的時候只有這兩間有預約到,所以就固定給
: 這兩間看))
: 大約去年底,臼齒開始會痛了,疼痛頻率越來越密,上周才再回去給B看。這時有再拍一張
: 照片,距離沒變補牙也還在。B醫生建議是根管了,只是那顆是大臼齒,建議再自費打鋼釘
: 和牙套。(牙齒本體剩2/3左右,如果根管後再塴掉只能植牙做不了假牙)
: 心底沒有很想抽神經,就先離開。(醫生開了消炎止痛藥給我擋一陣子)
: 回家後家人詢問看診結果,我如實回答醫生診斷結論 : 根管3~4周,鋼釘1周,牙套1~2周。
: 家人表示B診所牙套費太貴,同樣材質牙套在A診所差兩千,要我回去給A看看。
: ((到此時,我以為是要我多給幾家醫生評估看看而已。))
: 剛好我媽咪也要看牙,就約了周一一起去。(也就是日曆天的昨天)
: A醫師戳了幾下說,這個會痛就是要治療神經了,我幫你打個麻醉,等等幫你看。
: (對,只有說這樣)
: 然後離開的時候櫃臺阿姨說療程沒那麼快,要我約回診日期。
: 出門之後在騎樓,我問我媽,為什麼改補牙洞要回診?額~他剛幫我抽神經了麼?
: (我現在才發現問題)
: 我媽很自然的說,你不做根管嗎?
: 我 : 他剛幫我打針的時候你就知道要抽了,怎麼沒提醒我?
: 我媽 : 沒做就不會幫你打針啦!
: 然後晚上就是無限循環的,你不做要讓牙齒痛嗎?年前做完不好嗎?
: **我不知道我媽不知道我不想做根管
: **我不知道我爸媽就是想要我給A做治療
: 我想要自己決定要或不要,何時確定要。確定要之後再自己決定幾時去做,給誰做。而不是
: 這樣感覺被拐了。
: 我媽表示,A沒多說,也許做完根管就完成治療了,不用額外自費項目(省一筆)。
: ((就是我覺得硬要說,他的醫療過程沒有錯,但就是沒有明確說明解釋醫囑。以至於我和我
: 媽現在也不知道療程還有幾次,有哪些療程))
: 最最讓我生氣的點是 :
: 他沒開藥給我,麻醉退了的現在。我的牙齒(或牙齦)比看診前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