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現主計處薪資統計平台,發現還滿詳細的,還可以查各行各業薪資分佈:
https://earnings.dgbas.gov.tw/
看了看,覺得傳說中的「鄉民人人百萬年薪」,不是不可能的,比如拿「年薪百萬」這個
門檻下去比較,發現在臺灣約落於前12%~13%間,這本身就不是太大的門檻,用以前的國中
基測來講,就是pr值88,難度大概=考上台北內湖高中、西松高中這樣,不能算很難。
https://i.imgur.com/WbyZ4KZ.png
(這裡的年薪包含年終獎金等等。)
然後如果再塞選細一點,把教育程度提高到研究所,則「年薪百萬」不過是pr值59的事,
超過40%的碩博士年薪百萬。
https://i.imgur.com/23kwFcd.png
再查了一下一般社會地位比較有的行業,像工程師、會計師之類的,平均月薪也還可以,
像「電信業」、「金融、保險業」人均收入都超過百萬,「資訊業」人均90萬,裡面稍微
優秀一點的百萬根本輕輕鬆鬆。
https://i.imgur.com/D715Iw1.png
再想會不會只有老人賺一堆,於是再查查年輕人薪資:
25~29歲,大概前5%的人會年薪百萬,如果限制為研究所以上,則15%的人年薪百萬。
https://i.imgur.com/03t458l.png
30~39歲,大概12%的人超過百萬,如果再要求研究所以上,則35%的人年薪百萬。
https://i.imgur.com/zxFP6cm.png
老實說以比例來講都不會太難,就算純粹看25~29歲,不論學歷、產業的「中位數」也有月
薪3.73萬,而30~39歲則是4.3萬,而中位數就是pr50,基測來看相當考上 三重商工汽車科
、基商綜高 這樣,也不算低的很誇張。
而以產業來分,資訊業28%人年薪百萬(中位數月薪5.6萬)、金融業42%年薪百萬(中位數
月薪7.4萬)、專業科學及技術18%年薪百萬(中位數月薪4.82萬),所以有時候,真的不
要因為一些人賺很少,就以為大家都賺很少,說不定人家賺很多不講而已。
(當然如果要跟美國等高薪國家比,就真的差滿多的,但至少在臺灣要“小康”還滿容易
的。)
====================================================================
BTW
看了看我感覺臺灣薪資比想像中高很多,尤其最近景氣還不錯,實質薪資一直提高,去年
實質薪資漲了2.43%、前年漲了1.83%,常聽到的「20年實質薪資沒漲」到如今已經「實質
錯誤」,基本上2008~2018間漲了8.5%、1998~2008間漲了0.8%,20年間漲了9.3%。
https://i.imgur.com/gMa7x6P.png
(上圖是用105年的物價來衡量的實質總薪資,月薪已經超過5萬。)
感覺民眾會有認知誤差,是因為大部分會受到關注的都是偏低、特別淒慘的人,而一般人
薪資漲就漲也不會特別提(像去年漲了2.43%,大概就是4萬變4萬1的程度,沒人會因
此特別大驚小怪。),只會有人嫌自己賺太少太辛苦,絕不會有人說:「啊!我賺太多太
輕鬆了應該減薪。」
另一個就是新聞瘋狂洗腦的效果,要馬記者程度太差看不懂數字、要馬記者故意傳播錯誤
觀念,拿這個新聞舉例,基本上這就是危言聳聽的「假新聞」。
(雖然事實上不是"假",但它推論、結論瞎掰一通。)
https://fnc.ebc.net.tw/FncNews/Content/70804
這新聞只拿「本薪」來看,沒有包含現實都存在的「加班費、年終獎金」,加上去的話
「實質總薪資」除了2008左右金融海嘯導致大衰退外,20年來幾乎不斷成長。
而且「總薪資」成長,「不是」因為「加班變多」,20年來不論「總工時」、「加班時」
都持續減少,20年來已經每月工時少21小時,相當每週少5.2小時、每天少1小時。
https://i.imgur.com/xsPSdgP.png
合理的推論,就是企業大部分加薪都加在「獎金」裡,像年終、績效等等獎金,而非
「底新」,大概跟節稅、利於人員市場流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