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安寧醫師:或許患者不是真想安樂死,請

作者: mamaes (mamaes)   2019-05-22 16:32:13
新聞標題:
安寧醫師:或許患者不是真想安樂死,請聽聽他們的痛苦絕望
新聞內容:
圖、文/盧映慈 2019-05-19
對於晚期的病人來說,「安樂死」或許是一個解決一切問題的方式,但不管是醫師、護理
師或是陪在身旁的家人,放手讓患者走,還是一個太艱難的抉擇。而奇美醫院安寧緩和醫
療病房醫師謝宛婷,試圖在他們放棄的時候,找回他們真正的需要。
病人想安樂死、想自殺的時候,或許是另一種求救的方式
謝宛婷說,病人有自殺的念頭,可能是因為憂鬱症,或合併有精神疾病,也需要精神科治
療團隊的幫助,但是大多數的末期病人具有自殺的念頭,常常不是因為憂鬱,而是因為無
望感。
在安寧照護中,會評估病人是否有「失志症候群」,是指一個人因受苦於身體或精神疾病
而產生的一組症狀群,病人會感受到無助感、被困住感,他們專注於個人的失敗、缺乏有
價值的未來,失去生活的意義與目標,也失去希望,適應動機下降,並且表現出社會疏離
、孤立、缺乏支持感。
若是這現象持續超過兩週,就有可能是失志症候群的表現,但是一般人常誤解為是憂鬱症
發作,而要求其服用藥物,病人也因此更難得到心理、靈性上的支持。
而謝宛婷也在新書《因死而生》中,分享一個從想自殺、到接受自己的生活,活得快樂的
案例,「唯有我們真的接住她了,才能讓她安心離開,或是上路。」這也是安寧療護非常
需要關懷的一段。以下的案例就是摘錄自該書。
案例分享
「水姨,如果你真的死在家裡了,你覺得女兒會因此而輕鬆,還是更麻煩?」
水姨愣住了,我想應該沒有人這樣和她談過話。
大家都知道安寧照護是照顧著生命即將走向終點的人,然而,有的時候,生命還沒走向終
點,選擇卻已經走向終點。走投無路的人生,也時常敲響著安寧照護的大門。
幻聽不時地慫恿著她自殺
水姨在她不斷被逼迫的人生中彈盡援絕,手邊盡是壞球。她想勉強撿起一顆投,卻發現,
連投出這樣一顆球的權利都沒有。
我們就在這樣的狀況下,與水姨和她的女兒相見。
那時,水姨正飽受鹽酸灼傷食道重建手術成功二十餘年後,莫名其妙又跑出來的併發症所
苦。因為無法吞嚥與呼吸困難,水姨在外科醫師的照料下,做了一個氣切造口,讓呼吸功
能可以穩定,然後經歷了數次非常痛苦的食道擴張術。
之間有段時間症狀改善良好。水姨以為可以重拾過去手術後平穩的日子,孰料這一回不到
半年,症狀又全部復發。
外科醫師幫水姨安排了檢查,發現之前擴張的地方,並沒有問題,也因此沒有繼續做擴張
治療的必要,但同時也發現了食道與喉頭的肌肉,幾乎沒有在動彈,也就表示要仰賴著原
有的喉嚨與食道繼續吞嚥食物,已經不再可能。如果要進食,接下來,就只有考慮人工造
廔口一途了。
但是水姨拒絕了,經過了這二十多年飲酸自盡、重大手術、持續進展的思覺失調症、反覆
的食道擴張術等種種歷程,身心逐步地被摧枯拉朽,不但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功能之一,
也宣示著,她從一段又一段的抗戰中敗下陣來。
一直無法獲得穩定良好控制的幻聽,不時地慫恿著她自殺。陸續幾次的自殺企圖,也沒有
死成,現在還要面臨侵入性維生醫療的抉擇,水姨累得再也舉不起步伐。
除了拒絕了外科醫師施行人工造廔口的建議,還詢問醫師能不能讓她安樂死。她實在活得
痛苦,也一直在拖累女兒。
這樣的受苦,誰都不忍心
外科醫師撥了通電話到我的診間。問我,是否能見一見這對母女,看看有什麼方法可以幫
忙她們。這樣的受苦,實在是誰都不忍心。
水姨不是末期病人,我想,外科醫師在電話中略帶為難的便是這個原因。他知道我並沒有
名正言順的理由,可以提供安寧照護給這個病人,但這是一個不可治癒又每況愈下的疾病
。病人拒絕了侵入性的維生醫療,又被明顯的精神症狀侵擾著,心理狀態極度不穩定,現
在更是提到死亡意念。
除了善於提供舒適症狀照護、不可治癒疾病的維生醫療決策討論、心理靈性與死亡議題處
遇的安寧團隊,外科醫師還真是不知道要把水姨往哪兒送,而我在電話這頭,實在也找不
出拒絕這樣一個病人的理由。
有時,制度把很多的苦難都擋在籬笆外頭,像是安寧照護的健保給付條件也是。我們看到
了滿坑滿谷的照護需求啊,卻因為病人罹患的不是條件規定下的癌症,或是腦、心、肝、
肺、腎等重大器官的衰竭,即便生命就真的是要走向終點了,卻是不被健保允許接受安寧
照護的,這與我們在理念上,認為以病人需求為第一優先的期待,還真是背道而馳。
我知道我們能幫上水姨和女兒一些事,但我得和她們見面,才有辦法談,也才有辦法,瞭
解她們的需要是什麼。
水姨真的非常想死。她說,現在只要讓她獨處,她一定會馬上想辦法尋死。
她的幻聽現在強勢得不得了,幻聽的聲音告訴她,她是個該死的人。而近幾次的就診,醫
師也告訴她,沒有辦法了,更加深她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存活價值的觀感。
水姨說著這些話的時候,女兒一直專注地聽著。我相信她不是第一次聽到這些話,但她並
不像其他焦急的子女一直插話,並且徒勞無功地說著,要父母不要胡思亂想這樣的話。
她的關心很鎮定。她所背負的我當時還無可想像的壓力,也處置得恰到好處,但卻是她這
樣的認份與無怨,讓我更加地希望能夠幫上點實質的忙。
我用「事實」與她談
所以,我們就從自殺這件事情談起。在那當口,其實沒有什麼一蹴可幾的方式,但是我從
病人的敘說中,聽見她對於自己身心狀況,所造成女兒這一路以來的負擔,感到非常抱歉
。希望了結自己之後,可以讓女兒不再如此辛苦,所以,我決定用事實與她談。
即使受嚴重的幻聽精神症狀的干擾,一直以來,水姨的認知能力並沒有受損,對事實利益
的衡量,也一直還是很妥當的。因此,我想請水姨想遠一點,如果真的照她的想法去進行
,到底結局是不是她所想像的一般。畢竟大多時候,病人所假想的做法,和醫療實際上會
發生的狀況,可是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水姨,如果你真的死在家裡了,你覺得女兒會因此而輕鬆,還是更麻煩?」
水姨愣住了,我想應該沒有人這樣和她談過話。
「我也不知道。如果我真的自殺死了,我女兒會怎樣?」
「水姨,你會是意外身亡的,所以女兒要接受警察的調查,就算這些例行的詢問,很快就
會結束,你也必須等到檢察官和法醫來司法相驗後,才能拿到死亡診斷書,才能開始忙後
續的事。而且你們住大樓耶,這些事一來一往,應該會有很多鄰居來關心或好奇吧。女兒
還要應付這一些喔!」
「我不要再給我女兒添麻煩了。好,我不自殺了。可是我真的不想要任何外來的醫療了。
我真的活得很辛苦。」
即使如此,我們還是知道獨處對水姨來說,是危險的,所以我很快地和女兒討論了幾個方
案。
也許可以去照護機構,但是大多數的機構其實不太願意照顧精神疾病的病人;也許可以在
家請看護,但是願意負擔這麼大責任的看護,恐怕不容易找,就算來了,可能也容易辭職
;也許可以到精神療養院去住院,但是水姨現在的痛苦,不只是幻聽的症狀,還包括很多
生理上的問題。
過去女兒曾經試著將媽媽帶去住院,然而因為需要內、外科醫療的處理,便轉院出來。然
而,當內、外科醫療的問題處理完畢,又沒有床位可以入住了。
討論來,討論去,似乎只有第一個方案最可行,就是得碰碰運氣,而女兒的效率也很驚人
,下午竟然就找到了一個願意幫忙她們的機構。
暫時性安置好沒有安全的大疑慮後,我們開始執行水姨的照護計畫,目標是死亡前尊嚴、
無痛苦,所以開立了藥物緩解氣道與喉嚨的阻塞、分泌物多的症狀,與治療師合作,找尋
簡單補充水分較能夠吞嚥成功的方式,會同精神科醫師訪視,更改處方,讓幻聽改善,也
慎選抗精神病藥物,降低可能會影響吞嚥功能的風險。
過往不幸的遭遇
更多時候,我們是傾聽水姨到機構之後的生活點滴,她的心境與牽掛,以及非常隱微的過
去不幸的遭遇。
水姨年輕的時候,遭到自己已有家室的老闆性侵,生下現在身邊這個女兒後,一度精神崩
潰。
她便是在那時喝了鹽酸,企圖自殺。自殺未成,又手術治療活下來後,水姨沒有太多的本
錢與籌碼,可以自己謀生,便也只好在老闆身邊繼續待著,也就是在此時,幻聽等精神症
狀逐步出現。
水姨不敢讓身邊的人知道這件事,因此也都沒有就醫,直到發現老闆甚至企圖騷擾女兒,
水姨才鼓足了勇氣,帶著女兒逃離老闆的魔掌,開始展開清困的生活,勉力的想要活下去

充分理解母親困境的女兒
女兒長大後,水姨沒有隱瞞她任何的過去,而貼心的女兒,並沒有對身世有任何的怨言,
反而是更加地心疼母親。
當女兒的能力足以養活自己的時候,她便帶母親離開傷心地,積極地找尋精神科醫師就醫
,並且很爭氣地找到一份薪水足以自立與養家的工作,甚至也慢慢地步上人生的軌道,結
婚生子。
而這期間,她一直帶著媽媽,不曾有一刻放下媽媽,但她也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也最瞭解
媽媽受過什麼苦的人。所以,我才明白了為什麼她可以這麼接納媽媽走投無路的時候,想
要一走了之,以求解脫的心聲。
媽媽為了活著,為了女兒,為了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在每一次走投無路的時候,都選擇了
堅強,而為了堅強,不知道吃盡了多少別人根本無法想像的苦楚,甚至用盡了遠勝於別人
一生的勇氣。
這麼樣努力的媽媽,當她真的累了,我們又怎麼捨得去逼迫她,為了些什麼,再勉強自己
繼續努力下去?
但是有時候,我們很難接受愛著的人不再繼續努力,因為那樣,不只像是他們放棄了自己
,也放棄了我們和他們之間愛的連結,後者往往更加難以承受,彷彿不再繼續努力,便是
否決,也抹滅了彼此之間共存的愛。
醫師愛著他們的病人,所以無法接受病人不再繼續努力;子女愛著他們的父母,所以無法
接受父母不再繼續努力;夫妻愛著他們的另一半,所以無法接受伴侶不再繼續努力。
但是目標設定錯誤的努力,例如,已經蔓延、轉移的癌症希望努力後康復,不啻像是推著
大石的薛西佛斯,使盡渾身之力,推上山頭的巨石,迅雷不及掩耳的,就又滾到了山腳下

一心一意要把巨石推上山頭的執著,也就此忽略了所有山路上的風景。一心一意想要末期
病人再度健康活著的期待,就像是薛西佛斯的大石,而我們推著一個不可能成功的大石,
卻因此放棄了所有僅剩的美好。不如將這石頭作為墊腳石,一起看向透過石頭的高度、還
能看見的風景。
女兒的堅毅與勇氣和她的母親如出一轍,所以在這麼多苦難的日子裡,她不但接納媽媽不
再想要推石頭的決定,還能和她坐在石頭上,一起認真過著可能所剩無多的人生。
而讓人欣慰的是,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團隊,接納了水姨所有的過去,以及對未來的選擇
,她的身心狀態也逐步穩定。
不只幻聽改善,心緒平靜,甚至透過簡單的藥物調整與復健訓練,可以慢慢地再度進食。
而很幸運的,是她入住的機構,也給了她一個非常自在的活動空間。
水姨感到非常的安心,也感受到她不再需要為了自己要脫離苦難一事,聲嘶力竭的抗爭,
開始試著去享受生命中小小的美好與幸運,會為了吃下幾口飯而雀躍,為了外孫到機構短
短的陪伴,而感到期待。
水姨終於又像是在過日子了。三個月後,水姨進食和精神症狀更加穩定,也回了家一趟,
參加了外孫三歲的慶生會。那日,恰好有團隊中的醫師、護理師和心理師去訪視她,和他
們一起合唱生日歌並留影。
護理師捎給我照片,告訴我:「水姨病都好了喔!」
我真的好感動。通常,我們說病人的病都好了,是告訴家屬,已經離世的病人,不再受病
痛折磨,讓他們安心,但這是第一次,我們說病人的病好了,是真的好了。一個從來沒有
期待自己能夠有健康與正常生活的病人,第一次如此開懷地笑著。
水姨現在定期回我的門診拿藥與診視。她告訴我:「我越來越好了!」看著她紅潤的臉龐
,我想著,幸好,我們當初接納了她對死亡的渴求,陪她一起進了深淵,也才能有,再陪
她上岸的一天
新聞連結:
原網址:https://heho.com.tw/archives/49208
Copyright @ HEHO 更多健康:https://heho.com.tw
心得:
最近很流行安樂死的議題,看到這篇文章有不同的解讀,所以分享出來。
不知道分類有沒有錯?
作者: ilovemiao (孤獨一隻貓)   2019-05-22 16:34:00
為什麼要講「安樂死」,「善意協助自殺」不好嗎?
作者: kbt2720 (master)   2019-05-22 16:41:00
怎麼聽起來像買不起台北房子的年輕人??明明就每天工作還要被罵草莓族帶來的無力感
作者: cat0429 (momo)   2019-05-22 17:00:00
可是這世上確實有人是真的不想活啊! 無論他有什麼理由,都是種選擇,在不侵犯他人時,都應該予以尊重。
作者: juicebeach (1518E)   2019-05-22 17:01:00
我覺得選擇安樂死的人並不是想要結束生命,而是想結束痛苦,其實選擇自殺的人或多或少也是如此
作者: joy024 (逆水千帆)   2019-05-22 17:07:00
推樓上,像文中這樣救回來固然激勵人心,但是其他案例中,能剛好遇到這些好條件的有幾個呢
作者: hoifly (hoifly)   2019-05-22 17:12:00
癌末痛不欲生 用嗎啡也沒用 給他一路好走>求生意志
作者: Rocosr (Rocosr)   2019-05-22 17:22:00
可是安樂死也不是想死就能死,要因為不治之症或疾病末期想提早結束生命,醫生同意才能執行,而台灣的作法是讓那些病人在晚期能好過一點,用安寧取代安樂死。憂鬱症想自殺的人醫生應該還是傾向治療而不是同意安樂死...吧?
作者: DaiRiT (戴爾特)   2019-05-22 17:38:00
左膠
作者: s9209122222 (海海海)   2019-05-22 17:46:00
juicebeach: 我覺得選擇安樂死的人並不是想要結束生命,而是想結束……廢話
作者: ownlife (月光宅魚)   2019-05-22 18:10:00
簡直廢話 要是身體健康家財萬貫 誰要安樂死阿
作者: bkj123 (BBBen)   2019-05-22 18:28:00
謝謝分享 其實重點不是安樂死,而是會不會因為多了這個選項,而放棄努力,我想那就不是制度的問題了。
作者: peiring (peiring)   2019-05-22 18:29:00
太長
作者: Irvine   2019-05-22 18:48:00
juicebeach 廢話+1
作者: meishan31 (邊緣人)   2019-05-22 18:57:00
你這是成功的案例, 可是我想聽聽失敗的案例
作者: Sofast (sowhat)   2019-05-22 19:00:00
可是我如果全身不能動,那我想安樂死而且也比較省錢
作者: levemr (mr)   2019-05-22 19:02:00
感覺很廢話 我沒病痛折磨有活下來的希望的話當然不會去安樂死自己
作者: shinkiro (Shinkiro)   2019-05-22 19:56:00
挖竟然有人本價值,到瑞士安樂:
作者: Nerv   2019-05-22 20:02:00
有多少資源能讓每個病人都得到文中相同的照護?
作者: gemilay (Peri)   2019-05-22 21:04:00
這是一個非常幸運的極端吧
作者: rnmrn (o0O0o)   2019-05-22 21:12:00
推!
作者: hunterkirr (晴-對PTT半生不熟)   2019-05-23 04:19:00
會想死是因為活著很痛苦,然後通常本人也知道可能會造成別人麻煩,所以只好繼續這麼忍受痛苦的撐著活下去。重點在於只要當事者感受不到痛苦即可,才想找可以無痛麻醉或失去意識的辦法...
作者: shiou214 (shiou)   2019-05-23 04:21:00
謝醫師的這本書我買了也看完了,這個水姨只是這本書裡面極少數沒有寫到病人死亡的故事,這本書寫出不只是病人還有家屬的陪伴病人的身心煎熬,一個人生病痛苦的不只有病人本身,站在家屬的角度聽見自己的親人說出想要一針死掉時的想法呢?安寧緩和醫療是讓病人善終,如果在醫療的協助下能夠維持生活品質及爭取一些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在病人走後留下的家屬才能真正得到安慰。所以在癌末的病人上安樂死的議題不是一個這麼簡單的事,病人說想馬上死掉其實是說我不想要這麼痛苦了,而不是有強烈的自殺意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