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獎學金的性質可以約略分為四類:
1. 來自學校、政府計畫、農漁會
這一類的獎學金要求比較嚴格,需要成績達成一定的標準、設籍某處、某族群身份、或是
家庭經濟「可被量化的」拮据。這類獎學金延續性高,每年都會辦理,而且金額和項目有
逐漸提高的趨勢。
2. 來自企業
這類獎學金通常是為了提升企業形象及避稅的目的辦理,例如「一個鼓勵 愛與希望 癌症
家庭子女獎學金(來自富邦)」、「鴻海獎學鯨」。這類獎學金行銷充分,申請人需要付出
的心力很多,依據不同的獎學金,會要求精緻的申請稿件、得獎心得、成果報告、出席典
禮,有時會要求媒體採訪。
3. 來自個人
通常是某個成功人士以紀念他的父母、摯友為名義,以獎助為目的的獎學金。金額通常不
高,教育局會彙整這些來自個人的善意,提供平台讓學生申請。有些則是直接與學校合作
,由校方辦理。
4. 來自民間團體
一些組織(例如:扶輪社、獅子會)或是宮廟(例如:行天宮、城隍廟)會提供獎助名額,這
類的獎學金申請難度差距很大,申請資格也各異其趣(看過要繳交佛法論文的)。
問題是關於第2類來自企業及第4類來自民間團體的獎學金。
第2類來自企業的獎學金,如果該企業的企業價值和自己的價值觀不契合,還會收受獎學
金嗎?還是覺得自己是企業行銷費用的一部分,拿錢辦事,對著媒體演好演滿?
還有第4類來自民間團體的獎學金,很多都是正派的團體,然而有些團體則流於腐敗,獎
學金設立目的和金錢來源也不透明,有些被懷疑是為了洗錢和吸收人才。這時候還會收受
獎學金嗎?或是過去曾收受的獎學金該如何處理呢?
曾經有團體向學校尋求資助對象,因緣際會下找到我同學。在他受資助的一年期間,每兩
個月就會被徵召去參加聚會酒席、上台發表感言,會內刊物則刊登他接受獎學金的情況。
後來他發現這個團體可能跟民國黨牽扯在一起,有會員跟同心會有關係。他因此不知道該
如何處理獎學金。希望大家能給一些意見。
發這篇文也想提醒,民間善意可貴,但是不能輕忽流竄在其中的真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