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這個狀況不只台灣這樣
全世界都馬如此。
自己就有親戚在美國申請醫學院(都學士後醫學院)
大學就一堆社團專門在組團、暑假出國(通常是非洲某國或中國)當志工
想當然美國也有一堆地方需要幫助,
為啥還要這樣?
說洗經歷的講得還不夠充清楚啦
講白了就是要鑑定你家夠不夠有錢
或者說,如果不夠有錢、是否有這個能耐去磨出一樣的經歷?
也就是當大家都知道潛規則就是要去參加這種團
你如果沒錢、就得想辦法拼出類似等級的經歷再來考慮申請學校。
總之這個結果就是變相的鑑定「服從性」就是了。
就算你覺得「國內就好」
你會不會因為知道這種潛規則而去打破自己原有的原則?
你會不會想「沒關係,我先上了醫學院以後才有可能從體制內改變」?
但真正去改變的有多少?
大多會在這一關妥協的、之後也就會一直妥協了。
※ 引述《A816 (七瀬丸和文乃的理想老公)》之銘言:
: 單刀直入地說啊
: 不懂為何很多人都想到外國當志工
: 以我自己的例子
: 我之前住在小漁港
: 裡面真的很多需要幫助的人
: 有些人甚至連最基本的三餐都有困難
: 但是卻得不到幫助
: 我覺得這些人需要幫助的程度應該不亞於外國需要幫助的人們
: 在這裡必須肯定當志工的人
: 因為他們願意無償幫助別人
: 但
: 為何這些人不先幫助身旁需要幫助的人
: 而是遠渡重洋到國外呢?
: 我、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