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應該先釐清一件事情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
確認目的後再來反推教育政策是否恰當符合目標?
以美國現在體制來看,其實目的非常赤裸裸的明確
公立學校非常便宜,教學內容也非常簡單,學生毫無壓力
因為這個教育的『目的』就在訓練社會的螺絲釘
看的懂文字,知道規矩懂守法,放在社會組織中提供足夠的生產力
另一頭,私立學校就非常的昂貴,教學內容就很豐富扎實,學生課業壓力比台灣還重
父母給的起錢,送後代進入私立學校中為的就是階級複製,持續卡位在社會高層
能夠繼續有效率的吸取更大量的社會資源
接下來,透過獎學金機制,有條件的吸納優秀新血幼苗,讓他有機會進入更高領域
為這個社會提供更大貢獻 (體能優秀黑人被NCAA大學名校獎學金招攬)
總之,教育存在的目的從來都不是促進階層流動
更甚而言,其實教育就是為了『階層穩固』而存在
反觀台灣,站在統治階級角度為了社會穩定
(政府)選擇說一個好故事,讓群眾相信教育能夠階級流動
所有人砸鍋賣鐵抱持夢想都要上學
政府廣設『大學』,不管好大學爛大學,不管學生有沒有資質
人人有大學念(人人有功夫練?)
事實上是整個社會太多年輕人,離開學校那天身上揹著欠銀行的學貸
雖然手上握著文憑,依然被22K廉價薪水給壓榨
結論:既然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階級流動,
今天台灣教育政策也不過就是撕開假面具
讓你看到更真實的世界.
美國,50年前就已經不裝了.................
※ 引述《christopherl (Crystal~++)》之銘言:
: 最近看某個網紅議員,在那宣傳自己的教改很成功
: 不過問版上大眾,大概沒幾個同意教改很成功吧
: 教改不是應該讓教育變更好嗎?
: 怎麼每改一次,制度就變得更複雜,反倒是感覺窮人要翻身更困難了。
: 有沒有八卦?
: ──────分隔線──────
: 民國57年,在那個資訊不流通的戒嚴時代,發生了台灣教育史上一件大事
: 叫作「消滅明星初中」。
: 在這之前,讀初中要聯招。
: 一個12歲還在媽媽十塊的小朋友,就要面臨升學壓力,是多麼的可憐阿。
: 於是乎,家長們就不爽了。要求分發入學。
: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便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 但是,就跟前幾年的十二年國教一樣,
: 當時的九年國教一推行,立刻引起很大的爭議,
: 就是「私校崛起」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願意負擔私校高學費的高社經地位家長,
: 便把小孩子送往明星私中就讀,反而造成富人一校、窮人一校的教育階級化。
: 為何一個立意良好的政策,在執行時會產生變形呢?
: 畢竟國中課程已經有些難度。
: 究竟公立國中的老師,要顧及學術型學生,還是顧及不會讀書的學生?
: 於是,在那個戒嚴年代,許多公立國中選擇了前者,「把每個學生當菁英教」
: 開始了被家長們所詬病的「少一分打一下」「受聯考壓迫」的年代。
: 而奇蹟的是,許多公立國中,也的確留住了高社經地位的子女就讀,
: 與私立國中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 台灣大概是全世界少數,菁英階級和8+9會在公立國中上課國家。
: 但是,隨著社會的民主化,這種重視升學率的教育方針,也開始備受質疑。
: 這時家長們又不爽了。
: 「學習怎麼可以是為了考試?」「成績不重要,品德才重要」之類的華麗口號紛紛出籠。
: 於是,家長們配合人本團體,又開始對政府施壓。
: 為了配合教育部、佛地魔的「快樂學習」理念,許多公立國中漸漸棄守升學主義,
: 十二年國教、延後上課等等教育措施紛紛出籠
: 卻也造成中上階級的學生,大量轉學到私立國中,
: 而那些沒錢的、跑不走的中下階級子弟,只能就讀公立國中,使公立學校的招生更加困難
: 。
: 原本立意平等的教改,顯得更為諷剌。
: 《私立國中招生 盛況好像小聯考》
: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368498
: 《桃市私立國中擠破頭 新生錄取率僅2成》
: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054884
: 是不是有種,時光回到民國57年前的錯覺?
: 在此,我們可以看到教育的兩難:
: 到底要「因材施教」,還是要「有教無類」?(網友補充,"有教無類"應改為"常態分班")
: 如果要「因材施教」,勢必會有分類、有能力分校or分班。
: 如果要「有教無類」,勢必要把大家綁在一起聽課,
: 只好犧牲某部分,對這個學科沒興趣的群體,強迫他們聽課。
: 左派、PTT佛地魔的教育理念雖然很棒,
: 大家都希望,營造一個沒有讀書壓力,可以快樂學習的環境。
: 但是這幾年主導的教育改革,是愈改愈爛,還是愈改愈好呢?
: 如同共產主義,企圖干預市場經濟,反而愈改愈糟一樣,
: 教育也是經濟行為的一環,
: 這幾年下來,我們看到政治菁英們,
: 企圖用幾句簡單的教育口號、教育政策,就能解決讀書壓力。
: 可能嗎?
: 富裕的家長們,可以轉學、可以補習、可以請家教,用教育鞏固他們的社會地位。
: 受害的,都是中下階級,沒錢跟富裕階層競爭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