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鯉魚
目前大部分的學校都有模範生選舉,大家小時候應該也有參與過這種活動吧。
但其實我一直覺得「選模範生」這件事其實存在很多問題餒,剛剛吃飯的時候聽到有人在
討論,突然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想法。
各校對模範生的定義通常是「品學兼優,足為楷模」
但問題是,人格特質是能被量化而比較的嗎?
比如甲熱心班務,乙樂於教導同學作業,兩個人都有各自的人格特質,那我們要怎麼用「
票數」量化兩個人的特質,而得出誰優於誰的結論呢?
退步言之,就算人格特質是可以量化的,我們為什麼要推選一個人當大家的「楷模」呢?
「楷模」意味著值得大家效仿的對象,同時也是抹殺個體差異的一種手段。當校方標榜了
一種人格特質,並鼓勵學生效仿,極可能會使得學生的價值觀趨於單一,使得個體喪失多
元發展的可能性。簡言之,為什麼能用多數決定義哪些特質是「值得效仿的」,而哪些特
質不是。
這種將抹殺學生多元特質的活動,應該是要受到檢討的。
而且,人的價值是能夠被比較的嗎?為什麼因為某人具有某些特質,他就應該成為我們學
習的對象,是否沒選上模範生的同學,就真的劣於模範生,而不值得大家學習呢?
除此之外,許多學校的模範生選舉,都有拉票活動。因而導致最後當選的人,通常是人氣
最好的人。當然,不是說人氣旺不好,只是這個獎項就應該改叫「人氣獎」而非「模範生
」。
抱歉打有點多,希望可以聽聽大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