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是現象,不是問題,少子化是必然的,重點是研發可以取代人力的AI機器人。不要拿少子化綁架女人的子宮、害慘小孩的未來。
其實要衡量自己有沒有能力生小孩的方法很多,最簡單的就是除了必要的每日陪伴,例如一起晚餐、洗澡、睡覺以外,再來就是依照食、衣、住、行、育、樂各項打分數,每一項至少符合自己的60分就好。例如,
食:能依照年齡提供營養均衡的食物,能依照心情外食、買水果、零食...
衣:買得起校服、休閒、正式的服裝,保暖衣物...
住:能遮風擋雨、乾淨明亮、空間合理
行:有汽車能接送外出,在六歲以下不坐二輪
育:在知識與工具上能提供適當協助,學費,留學費用,引導興趣、課外讀物、參加科展、幫忙準備審查資料、有時間陪小孩...
樂:家庭旅行、玩具...
只要在決定生下小孩之前,有把握能穩定提供以上六個項目能達到自己心裡的60分就好。當然每個人對於每個項目所定的及格細節不同,想是有人覺得車要是歐洲車才夠安全,要能有冷暖氣機讓家中四季合宜...
不用急著吹噓要開坦克或住獨棟別墅之類才是60分之類的懟我,因為我說了,每個人對於60分的定義不同,有人認為社區大樓安全方便,有人認為透天的空間才夠。
我曾經參與過舉辦數屆縮短城鄉教育,以前看著清寒家庭的小孩,或許會對於不自量力而生小孩的人報以鄙視的心態,但是現在我會覺得以後還是有些底層工作需要有人作,還是需要有人服務我以及我的小孩。既然想對自己的小孩殘忍,我也沒什麼好說的。而且看看每年的新生兒越來越少,表示越來越多人認清自己的能力,也是值得獲得安慰。
喔,對了,如果在台灣這個這麼爽的地方,還覺得自己的能力無法負擔生養小孩,那麼或許有些基因確實沒有延續的必要吧?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