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一篇應該要po八卦版的,無奈目前被水桶中。
大家都在譴責消費者改名、店家一開始企劃沒誠意等等,但是更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應該
放在台灣人的民族性。除了貪小便宜外,更應該聚焦在經營者對於創新的投入程度。
台灣的老闆,在看到別人成功之前,普遍缺乏創新、冒險的勇氣,一旦業界有人成功了,則
是前仆後繼地跟風,讓原本創新的事突然就覺得無趣,這次改名促銷造成的旋風就是最好的
案例。然後大家再想想,以前的蛋塔、雷神巧克力、電子機、夜市骰子牛等等,不都是這樣
嗎?有人成功了,才一窩蜂地投入。
鮭魚成功了
所以前幾天陸陸續續有情趣用品業者、骨灰罈業者依樣畫葫蘆玩起了改名促銷的伎倆,WTF?
為什麼台灣永遠只能做代工?
為什麼國外生技研發可以搞得起來,台灣不行?
簡單講,很多公司高層對於不確定會不會成功的方法缺乏投資的勇氣。我相信很多從事企劃
、行銷、設計方面的朋友應該很有感。
講得不好或是有其他想法的,歡迎留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