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每人每日限發一篇新聞。
新聞標題:
「你們惹錯世代了」──緬甸政變背後,一個不一樣的世代
新聞內容:
「我的父母、師長從小就教導我們不要碰觸政治,那是我們碰不得的。所以我隱約可以感受
到長輩對軍政府統治的恐懼。」
https://i.imgur.com/0VtBs4l.jpg
緬甸爆發軍事政變已屆滿一個月。事件發生之後,當各國都在忙著搜集資料分析箇中原因,
考量著利害關係,推演下一步舉動的同時,面臨惡夢突然襲來的緬甸人,以不慌不忙又睿智
英勇的姿態,以實際行動展現捍衛民主的決心。
「這不是外人平時認識的緬甸」
政變第二天起,示威人潮隨即在全國遍地開花。在沒有明確領頭者的帶領之下,民眾自發上
街,並且用各種新奇有創意的方式表達訴求。臉書是緬甸最受歡迎的社群網站,示威開始後
,各大臉書社團均停止原本的主題討論,轉為頻繁轉發各項示威資訊。有社團搜集了多達 8
0 個城市的示威群眾照片,以凝聚眾志成城的精神。更有人搜集各行各業,不同宗教人士上
街的畫面,展現捍衛民主是不分種族貴賤、宗教職業的全民運動。
示威行動之初的抗議,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效益,這些表現除了成功吸引國際的目光之外,也
充分展現緬甸社會的多元性以及潛藏的活力:在曼德勒、蒲甘等大城可見人群以人體排字的
方式,讓衛星有機會照到人民的訴求;LGBT 社群把街頭當作同志遊行般粉墨登場,健身房
型男們秀出肌肉成為全場焦點;各種以「性」做為主題,幽默諷刺獨裁政權的標語林立在人
群之中——這在較為保守壓抑的緬甸日常生活中,是很難得看到的。乍看之下會感到訝異,
這不是平常外人所認識的緬甸。這一次,彷彿無論出身何處,每個人都不管未來如何,將平
常不敢說,不敢做的,一次釋放出來。而這些創意,多半來自人群中眾多年輕的面孔,他們
在這一個多月裡,成為了此次抗爭的關鍵字──Z 世代(GenZ)。
https://i.imgur.com/rMTeUTV.jpg
圖/取自 VOA Burmese Public Domain
https://i.imgur.com/wLYdjM5.jpg
圖/維基百科 CC BY-SA 4.0
瀰漫整個世代的剝奪感
依照定義,Z 世代大約是出生於 1997-2012 年間,目前 25 歲以下的年輕人。緬甸的這群
Z 世代,雖然大多對於 2011 年前的軍政府統治時代記憶模糊,卻出人意表的,對此次政變
產生超乎外界預期的自覺,果斷的付出行動,勇敢站在爭取民主的第一線。
「我的父母、師長從小就教導我們不要碰觸政治,那是我們碰不得的。所以我隱約可以感受
到長輩對軍政府統治的恐懼。」
21 的佩佩(Phway Phway)任職於緬甸偏鄉的非政府組織,致力改善偏鄉的英語教育水準。
政變爆發後,她積極發布各類英文訊息給國際友人,尋求關注。對她來說,捍衛民主的自覺
,是來自於一種「世代的剝奪感」。
「軍政府摧毀了我們該受的教育,卻讓他們的子女獨享豐厚資源。我們平民百姓只能自己摸
索,在底層掙扎。」
緬甸軍政府在 8888 民主運動(1988 年,緬甸學生針對軍政府的「貨幣改革」發起抗議,
隨後政府以暴力鎮壓回應)後為了穩定政權,關閉或遷移了仰光大學等高等學府,使得年輕
人在教育上出現斷層。而長久以來,為了塑造「緬族偉大光榮」的意識形態,軍方限制國內
教育與國際接軌,實際措施包括屏除英語教學、排擠少數民族受教權利等,對教育作出了極
大的弱化。
「我們的課本都在教古代緬甸國王多偉大多強盛,這些沒用的東西。」一位緬華友人如此形
容他們的教育。
「看過香港那樣,就知道獨裁絕對不是好東西。這跟有沒有經驗一點關係都沒有。」20 歲
的提普(Tip),是個網路重度使用者。他和所有緬甸年輕人一樣,崇尚外國的流行文化。
他也說明了從網路學習到的資訊,如何影響他的思維與觀點。
此次抗爭中,緬甸年輕人也加入了「奶茶聯盟」。奶茶聯盟係由一些曾發生過民主運動且愛
好奶茶文化的亞洲國家青年,自行組成的一個非正式的同盟陣線,其中包括泰國、香港還有
台灣。
「Z 世代知道真相,從政變以來的網路控制、軍政府的各種威嚇作為,都跟我們在網路上讀
到的香港抗爭的情況如出一徹,所以為了我們的未來,必須立刻做出回應。」
https://i.imgur.com/e2hgUhw.jpg
圖/取自 VOA Burmese Public Domain
https://i.imgur.com/6adTnyz.jpg
圖/取自 VOA Burmese Public Domain
「你們惹錯世代了」
很遺憾的是,Z 世代引領的和平示威並沒有持續多久,原本還能苦中作樂的緬甸人民,臉上
的笑容與第一位槍下亡魂一同遭到扼殺了。
20 歲的妙兑兑凱(Mya Thwate Thwate Khaing)於上(2)月 9 日,在首都奈比多的示威
活動中,遭到警方槍擊頭部,搶救 10 日後仍回天乏術,成為第一名犧牲者。她是 Z 世代
。
2 月 28 日這天,堪稱政變以來緬甸最黑暗的一天:軍方在各地展開強力鎮壓,對民眾無差
別掃射,造成全國各地至少 18 條生命逝去(亦有緬甸社群統計為 25 人,因當局極力隱瞞
資訊,確切人數不詳)。23 歲的網路工程師尼伊(Nyi Nyi Aung Htet Naing)在遭到射殺
前,臉書的最後一篇貼文留下:「還要死多少人,聯合國才會採取行動。」他是 Z 世代。
3 月 3 日,在新一波暴力鎮壓中,居住曼德勒的 19 歲華裔女孩鄧家希(緬文名:Ma Kyal
Sin)遭到射擊身亡。從她生前的臉書貼文可以看見她慷慨赴義的勇氣。她寫道:「若我在
抗爭中不治身亡,請將我身上可用器官捐贈出去。」她也是 Z 世代。
陸續還有許許多多的生命,不顧一切的為了守護他們的價值而捨身就義。
緬甸社群也紛紛為這些英勇的靈魂,致上 “ Rest in Power ” 的 hashtag ,代表眾人
將延續其戰鬥的意志。
“我有家人已經被軍警逮捕了,但我的父母還是支持我上街,全緬甸的父母都會支持他們的
小孩。”
同為20歲的阿穆(A Mu)出生於平靜祥和的東南部村莊,對於當前國家的巨變,她也有憤怒
的共感。而這些孩子的家人,儘管有許多不捨,仍然被他們的熱血所感動,盡其所能的給予
支持。
“我們現在正處在極度危險的情況當中,緬甸人民呼籲世界付出行動幫助我們對抗恐怖份子
。” 阿穆用有限的網路,把她想要傳遞的訊息,完整的輸入寄出。
犧牲者的照片已成為新的英雄圖像,民眾情緒快速高漲,後續衝突勢必持續升級。新的策略
正在研擬,更多人也將因爲連日來的震撼畫面踏出家門參與這場戰鬥。Z 世代的奮起,是國
家的希望,也是掙扎,畢竟他們的能力有限。在緬甸這個充滿歧異與階級差距的地方,每個
破碎的家庭背後都有令人鼻酸的故事,年輕一代超齡的勇氣,正在慢慢改變這個國家;而緬
甸人民展現出的堅強意志,也是渴望換取更多國際支援及關注。
「我們的夢想才剛起步,才剛重建,但這需要民主自由的環境,所以我們必須為我們自己戰
鬥。」
「我們必須要贏,」佩佩說。
緬甸青年們堅定的話語不禁讓我想起:2 月初,在瀏覽網路抗爭消息時,有一句標語,簡潔
有力地定調了緬甸人的態度:「你們惹錯世代了」(You messed up with the wrong gener
ation.)。
執行編輯:蔡文晴
核稿編輯:林欣蘋
新聞連結: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4549
心得:
立場鮮明的新聞。
自己觀察啦!
最近國際間的抗爭似乎多向性別議題方面有更進一步的論述與改變。
或許在過十來年性別議題將在國際間成為討論焦點。
※ 根據板規9,需附心得至少二十字繁體中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