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聊聊大家心目中的性別平等

作者: jhaojhao0926 (亂槍打鳥)   2021-08-22 15:27:49
最近看塔利班等等議題,對性別平等議題有感而發。先說結論,我認為以台灣目前的發展來
說,現在的性別教育完全過時了,事實上台灣已經進步到可以進入討論「多元」而非「女權
」的程度了。
我的求學過程中,最自由的時光是高中讀女校的那三年,當一個地方只聚集了女性,我們談
的不是「女權」,而是「適能」──搬重物的時候不是一定要男性幫忙,找一個力氣足夠的
同伴就可以輕鬆達成;選任領導者時,考量的當然沒有性別問題,而是以能力和人緣取勝。
在女校中,「自由」代表著我們不需要埋怨自己身為女性有多可憐,也不需要抱怨男生如何
如何,唯一要做的就是發現並發展自己擅長的部分。
再來到了大學,到了一個男性遠遠多於女性的地方,受到了非常多的「差別待遇」,伴隨著
差別待遇而來的是永遠看不到盡頭的兩性之爭,當一個人開口爭取自己的權益時,第一眼看
到的是他的性別而不是他的訴求,這也是至今仍存在於台灣社會的現況,與我高中三年的生
活宛若兩個世界。
在大學接觸了非常多性別、婦幼議題的我,開始瞭解,「性別平等」教育的失敗引起了台灣
當前兩性的衝突來源。
回顧國中小健康課、公民課上的「性平課程」,無非痛訴著女性在社會中的受迫經驗,重述
著性別刻板印象如何限制女性的發展云云,但在那個當下,班上男同學的表情,寫著困惑甚
至不屑,這樣的困惑或不屑,不是他們「歧視女性」,而是課堂上的內容已與現實脫離,在
新生代男孩和女孩的生活中,女性已經不是性別平等課程中描述的那樣脆弱,而男性也不是
每每都如家暴者或性侵害者般「父權」,對許多現代男性來說,「女性已逐漸擁有力量,卻
同時要強調自己的脆弱去獲取更多利益時」,他們稱為「自助餐」,而成為當前兩性衝突的
根源之一。
台灣的兩性教育訴說的是「女性的弱勢」,要所有人同情「父權的受害者」,早已不合時宜

我相信「多元」是更適合教育的題材,「多元」,強調的是覺察、知識與技巧(行動),無
論我們身為哪一個族群、哪一個性別、哪一個階級,覺察自己角色與過去如何影響當前的價
值觀是非常重要的事,舉例而言,當我們看到塔利班的殘暴時,實際上是以我們生活在自由
民主社會的價值去理解;第二個層次是擁有足夠的多元知識,當我們對不同群體的文化或經
驗有越多理解時,我們的偏見會被消融;最後的層次是行動與倡議,不要被動地被主流的聲
音掩埋,自怨自艾,而是找到自己的資源與能力所在。
「多元」的理想國是尊重與賦權(empowerment),台灣在性別教育中,比起強調女性的如
何受到剝削,不如討論不同性別間如何尊重彼此的界線,如同要求男孩在性行為前詢問女孩
的意見般,女孩任意嘲笑男孩「娘娘腔」或「臭宅」的言語也不能被允許的。
而「賦權」則是像我在女校生活般,每個人專注於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無論是存在主義或後現代主義都期待著所有人走出「受害者」的框架,而相信自己的主導性
,相信自己的選擇權,相信自己有改變現狀和克服困難的能力,在輔導性侵害受害者或家庭
暴力受害者的時候,比起同情他們有多可憐,更需要的是肯定他們在災難中生存的力量,並
協助他們藉由經濟或情緒的自主,回歸生活的正軌。
最後一個案例是我大學時代,校方內選出了第一位的女性學生代表,但沒有人認為這是一種
「政治正確」,因為那位學姊的確是該屆最優秀的一位學生,她用實力取得了師長對她的認
可而非性別。
綜上而言,現在台灣年輕世代仍深陷兩性衝突的一大原因,來自於性別教育缺乏尊重多元和
自主性的概念,許多女性居於受害者的角度指責全體男性的迫害,許多男性用過去經驗中受
到的傷害當作自己攻擊女性的藉口,如果衝突的雙方在兒時有一位老師教導他們,學習檢視
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影響自己的言行,並稍稍瞭解對方激進言論背後可能的創傷經驗,這彷彿
永遠不會停歇的兩性之戰就能消弭一些。
期待每位女性都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埋怨也不依賴任何事物而堅強地活著,也期待每
一位男性都能從古老的社會責任中解放,成為一個溫柔的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