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假如妳的男友、家人或朋友從小都是TOP
但他一直過得很不快樂,那妳會怎麼辦?
妳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幫助他快樂嗎?
又該怎麼幫助他?
我知道一個人,就稱他為K君好了
從小到大都是TOP
跟身邊的人比是TOP
跟縣市的人比是TOP
跟全國的人比是TOP
少年時期達到學術TOP
青年時期達到業界TOP
中年時期達到權力TOP
但K君過得很不快樂
甚至還寫了很多文章感慨他有多不快樂
我節錄其中兩篇的片段給大家參考
假如妳身邊有這種人,妳會怎麼看待他?
文章片段節錄:
一如往常,我深夜回家,看到你在客廳看電視,父子倆對望一眼,
你轉頭繼續看電視,我則逕自走進房間問你媽媽:傅堯整個晚上都在看電視嗎?
你媽媽回答:「他在學校圖書館讀到十點才回家,回家後在房間內寫程式,剛剛才出來看
電視。」
其實我也知道你不會整晚看電視,只是當父親的總要問一下。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都是你母親打點你的一切,透過你母親的轉述,我才知道你成長的故
事,而我則是永遠缺席的父親。
還記得你出生那天,我一早就為了一個重大手術進入開刀房。你母親去產檢時,突然破水
,胎心音檢查發現胎兒窘迫需要緊急剖腹產。
你媽媽不想影響我,自己簽了手術同意書,術前灌腸還是自己提著點滴上廁所,生產後送
到恢復室才通知我。
我在四樓開刀房進行手術時,並不知道你已在五樓的產房出生了。
你媽媽為了給你最好的成長環境,雖然她工作很忙,但我們家都沒有雇用過菲傭,她是親
自帶著你長大,幼稚園、小學,都是先帶你走路上學後,她自己再趕去醫院上班;下課再
去帶你回家,自己煮飯後教你讀書。
只是你的成績也不是很傑出,你小學第一學期結束,帶著成績單回家,我看了一眼說:「
你一學期的名次,比我六年加起來的還多。」也許是這樣,你更加逃避接觸父親。
你國中時的成績時好時壞,但是趨勢好像是下滑的,基測時的成績可登記成功中學,我們
還認為是失常考不好,再拚一次聯考,結果連成功中學都沒有了,只好去念私立高中,至
少離家裡近一些。
考大學時故事重演,大學學測分數可上清大、交大,父母還是認為失常才會考這麼差,結
果指考完只能去念師大。
只能說天下父母都會犯同樣的錯:因為期望太高,而高估自己兒女的能力。
我自己從小就是所謂品學兼優的學生,也是風雲人物。從高中到大學當過六次班代,只有
一次是選舉的,其他五次都是同學鼓掌通過。但我一輩子似乎都是為了迎合別人的期望,
而活得很辛苦;到了今天,總覺得好累,事情堆積如山都做不完。……(另一篇)
我的人生太順利了。
35歲就當上主治兼外科加護病房主任,台大一百年來找不到第二個。
以世俗的眼光來看,我好像什麼都有了,成就、名利、妻賢、子孝。
但我不快樂,連家都不想回。
這輩子我從沒做過自己想做的事。
我念台大醫學系,不是因為想當醫生,是爸爸幫我填的志願;結婚是我媽替我相親;至於
要生幾個孩子,我太太做的主。
但我問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卻想不出來。真可笑,一個 45 歲的男人,還在領壓歲錢。
我沒有養過父母,爸爸比我還會賺錢。到台大上班的第一天,他對我說:「 工作不要失
去人格,放手去做,反正你的退休金我都準備好了。」
我確實很拼。年輕時還有救人的熱情,曾經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後來發現地獄實在太
大,救不完。巡一趟病房,30秒內要決定病人的生死,情感就成了奢侈品。
現在我對人完全無感,人的心在想什麼,我不知道、不想知道、也不用知道。
10年來,我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突然渴望家人的擁抱時,家已經不是個家了。
我兒子三歲前沒看過我,因為我回到家都在睡覺,太太指著我跟兒子說:「這是爸爸」。
後來小孩還以為爸爸就是睡覺的意思。
我太太勤儉持家,但我們很少說話,孩子是她的全部,我總覺得我在家是多餘的。
惡性循環吧,我更不想回家了。每天在醫院超過 14 小時,撐不住才回家洗澡睡覺,有時
還故意不回家。在小小的辦公室裡,我寂寞到發瘋,甚至想乾脆出家好了。
最可悲的是,我跟老爸說我想出家,他竟回我:「那我蓋一座廟給你」。
不依循別人為我設計好的模式而活,看來我是永遠都甭想了。
還是回家吧,可是回家的路好漫長啊。
END
……
K君年輕時期就達到學術領域的TOP,中年時期更達到權力領域的TOP
可是他卻覺得人生中的一切里程碑都不是自我期許達成的
在許多演講中提到
青年時期的巔峰,是迎合家人盼望的巔峰
推著他向前的,是家人的期待
中年時期的巔峰,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巔峰
推著他前進的,是時勢的浪潮
有人說如果要用八個字形容K君:貢高我慢、刻薄寡恩
如果妳身邊有K君這樣的人,妳會怎麼跟他相處?
他不快樂的時候,妳會覺得自己應該幫助他嗎?會想怎樣幫助他?
作為朋友的話,妳又會怎麼看待K君這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