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情] 有些問題是無解,卻可逐漸看到其面目

作者: Hsins (翔)   2022-06-12 03:57:39
※ 引述《jean17 (醒/夢,亦在人間。)》之銘言:
: https://i.imgur.com/dabx5BC.jpg
: 其實,沒朋友+什麼都不想做讓我蠻自卑的,但也不想勉強自己去表現出,可以跟人打成
: 一片+積極正向的樣子。
這一段文字敘述牛頭不對馬嘴的,沒朋友跟
不想做事的確會讓人自卑。但是沒有人勉強
妳要表現出跟人打成一片和積極正向的樣子
呀?另外這兩項也不是交到朋友的必要條件
啦……
這樣的敘述讓我有種這樣的感覺:
‧ 我只是因為沒有積極正向的樣子沒有朋友
‧ 我只是因為沒有跟人打成一片才沒有朋友
‧ 我只是因為不想…
妳可能對於交朋友這件事情有什麼誤解。不
用那麼積極正向也能有朋友,凡事都積極正
向看起來反而虛偽。
: 其實,人的內在資源已很豐富,閱讀並且跟書當朋友,也是我逐漸為自己找到的出口。
出口還是藉口?
如果妳打從心底認知,可以跟書籍和閱讀做
朋友,不需要真實世界的朋友,那有什麼好
自卑的呢?
如果妳不是打從心底那樣認知,那些話只是
拿來搪塞自己的說詞而已,因為妳還是很在
乎自己沒有朋友這件事。事情還沒有真的被
解決。
: 可能會被討厭、嘲諷、挖苦,但也不再為人群中單獨的自己而難過。
: 只是還是要研讀自己、開一扇窗,可能在閱讀心得的書寫上,要逐漸投入一些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看了好幾篇妳的心情抒發,妳明明就是對於
現況不滿意呀?要嘛是接受要嘛是改變,一
邊說著接受了,但看起來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這才是妳開頭說的勉強自己吧?
明明自己就很在意,卻要嘴上說的不在意;
明明沒改變些什麼,卻要說自己在成長了。
如果真的想要改變現況,該做的就是踏出去
,知道哪裡不足就修正改變不要害怕,一直
裹足不前看再多人際關係的書也無濟於事…
作者: jean17 (jean)   2022-06-12 04:19:00
矛盾是一直都在的,至少現在不強求被人理解,至少維持內在的平衡,同時學習與人應對、相處吧也只是如此,把閱讀重新看得很重要
作者: bigbowl ( Gathering Storm。)   2022-06-12 04:23:00
原po思考方式不切實際 我早就跟他說過了 就像它完全不知道對自己外貌給人的感覺是什麼一樣 不過它只會覺得批評它的都4壞壞 顆顆
作者: jean17 (jean)   2022-06-12 04:35:00
其實我已經可接受了,但真的那些問題就是這樣存在,所以別人怎麼看我,也是他人的自由
作者: yellowones (yellowones)   2022-06-12 07:09:00
你所謂的內在平衡其實只是所謂的自己的舒適圈,很顯然這個舒適圈已經滿足不了你了,打破他也不是多難的事,不要把其他人對你的感受看得太重要是第一步,不然你永遠在害怕
作者: mapxu664 (井底之哞)   2022-06-12 08:26:00
這篇寫的真好
作者: amaranth5566 (Amaranth)   2022-06-12 08:48:00
用力打臉 笑死
作者: sabrinalll (風起)   2022-06-12 08:52:00
說得很好,一針見血,但原原po不會想懂的。明明想交朋友,甚至頻繁發文求關注,卻假裝看開;明明停滯不前,卡在死胡同裡走不出來,卻假裝頓悟成長。
作者: sirloin (Sir. Loin)   2022-06-12 11:23:00
爽,打臉廢文,整天在那邊無病呻吟有時間發文不如趕快寫履歷去找工作
作者: amuro1977 (我是外星人)   2022-06-12 12:06:00
推這篇~
作者: zoe2481 (zoe)   2022-06-12 14:09:00
+1~大概會十年都在ptt上每天覺得自己進步一些
作者: nuga (fight)   2022-06-12 14:15:00
我倒覺得對於一個有心想改變,但是還沒有勇氣跨出去的人,多一點肯定才能幫助她真正跨出去,這篇文大概只會讓原PO更退縮就好像父母對孩子說一些血淋淋的話以為這樣能激發孩子潛能,結果只是讓孩子更加否定自己。人通常是無法透過指責變好的不是否定這篇想說出真話的行為,只是真話還是看對象調整一下表達方式比較好,畢竟每個人的狀態跟敏感程度都是不一樣的
作者: sabrinalll (風起)   2022-06-12 18:27:00
希望原原po有所突破,一直在這傷春悲秋,顧影自憐也不是辦法。還算年輕,可以有所作為的。
作者: jean17 (jean)   2022-06-12 23:07:00
其實坦率來說的話,我還是不能接受一些“一針見血”的意見,但現在的我,是會反思為何覺得那些說法,會刺到自己的某些情緒。沒有具體行動或在心態上常回到類似的虛耗模式,可能真的算是某種失敗主義。有時我覺得寫下來也好,至少讓自己看到某種心路歷程。就算可能要減少發這類的自我懷疑文(自己給的定義),還是不得不說有時候讓我不舒服的言論,某層面也點醒了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