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從嬰兒期就接觸外語真的有用嗎?

作者: edea6 (Q寶的媽)   2023-08-06 03:15:26
先來說說人類語言約有800種音素,嬰兒可以全聽到....
但單一語言使用者在嬰幼兒時期會開始限縮音素剩下約幾十個,這是要節省大腦效能。
用不到的音素原則上聽不大到。
雙語使用者就必須保留更多的音素,對大腦的負擔就更高,但保留雙語音素的時期只有嬰
兒期做得到,但前提是你必須讓嬰兒期的他同時持續不斷的接觸兩種語言....不是單一,
是兩種....!一歲半開始限縮音素,叫做“知覺窄化”。
雙語兒童因為負擔重,大腦必須發展更多神經元可能導致發展較慢。
但相對的,單一語言者用互斥性原則去建立詞彙,雙語使用者看一個物體會同時出現兩個
字彙,雙語者在多義圖形的轉換速度很快。
語言一段時間不用,忘記是正常的,大腦會幫你丟掉沒有在用的東西,或是放在記憶抽屜
內,看到會再把資料叫出來。
但後天能否補足,就看你能辨識的音素是多少。聽歌是抓到音素的最好入手方式之一,對
於發音正確性幫助很高。
後天學習就沒辦法如嬰兒時期那樣保留所要的音素喔!
只是能否流暢使用雙語跟大腦效能還是有關,即使小時候移民外國者,仍有使用雙語不順
的人。
就像母語使用者還是可能碰上需要矯正發音的問題,也就是構音的問題,治療構音還是多
念句子、從旁提醒矯正模仿音。
為什麼語言需要互動?這樣才有人提醒學的人發音問題...就像我們也會告訴孩子母語的
音那邊有錯,這個量本來就是需要累積的,最重要的是當事人要能辨識自己發的音不同,
才有矯正的機會。
比如英語,使用字彙量約6000-7000已經是很好的等級了,但要是有沒有看過或是聽過的
字,其實還是不會...
英語母語使用者字彙數量應該接近2萬個字左右。
這些都是需要一定量的累積,口語還是仰賴大量聽說。
有些字可能還是要國小以後才知道喔....比如腸子這類字,幼稚園應該也不會學吧....
結論:
一歲半時就會開始限縮音素,怎麼培養看家長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