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我的澳洲雜記系列六 - 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作者: neohex (無業遊民)   2014-05-20 17:36:12
這是我的澳洲雜記系列文
主要是些生活小事件觸發的思考
網誌版: http://legosibling.tumblr.com/post/86199736900
純文字版:
=================================================================
和不同國家的人聊天時,有時會發現一些有趣的語言差異,比方說我們稱為「電梯」的東西,在香港叫做「升降梯」;而我們稱為「手扶梯」的,香港則叫「電梯」;我們說「吃到飽」,香港說「任食」,英文則是「All You Can Eat」。
或是一些話的英文版本,讀來別有一番味道,例如: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 [come with nothing and leave with nothing]
[讓其它人眼紅] <=> [make their eyes green]
[一分錢,一分貨] <=> [you get what you paid for]
[車子是個錢坑] <=> [once you have a car, your hand is always in the pocket]
[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 [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oil]
關於會吵的孩子有糖吃,最近有件事讓我又想到這句話。
房東先生的工作,是在農場中負責水管架設等灌溉相關的部份,已有數十年經驗。這位置非常重要,且目前該職位只有他一人,儘管已數次嘗試找人訓練接班,但都因為太辛苦又太髒,新人待不了幾天就離職。看來這是個重要且無人可替代的位置,理論上應該非常受到公司重視,但聽房東夫婦說,他的所得和付出並不成比例,房東太太私下說,她覺得原因是因為房東總不跟公司反應,出差時住的旅館不好,他也不跟公司說,只會和房東太太私下抱怨,再自己默默忍受。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會說他應該要懂得為自己爭取,懂得發聲,要懂得「會吵的孩子有糖吃」的道理。
網路上稍微搜尋一下會吵的孩子有糖吃,大多都是在教我們,如何為自己爭取權益,如何在被虧待時不要默不吭聲。過去我也是如此解讀這句話,沒想過別的意思,直到我聽到這句話的英文版本:「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oil.」
這句話直翻成中文就是說,吱吱作響的輪子會得到潤滑油。乍看之下和會吵的孩子有糖吃同義,但稍作思考之後又覺得有些不同。相對於孩子主動的吵鬧,輪子的吱吱作響是一種被動行為,太乾自然就會發出聲音,輪子透過被動的摩擦聲來讓人知道它太乾了,藉此得到必須的油;而相較於糖,潤滑油更是必須品,不同於孩子透過主動吵鬧得到非必須品的糖。
在這裡我想要表達的,其實是日常溝通的重要性。英文版本的「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oil」更貼切的描述了理想中的溝通樣貌。
也許是文化使然,多數人若遭遇些小委屈,總有點默默往肚裡吞的習慣;反之另一些人,也許有點矯枉過正,就算只面臨小委屈,總也大動作的回應,一點虧也吃不得,搞得吃虧這件事也 M型化,某些人常常在吃虧,某些人總是不吃虧還多要,吃虧的中產階級逐漸消失。
看看真實世界的情況,輪子乾了,很自然就會發出噪音,一點點乾就很小聲,很乾就很大聲;肚子有點餓就小聲咕嚕叫,很餓就大聲轟隆隆;車子加滿油,油表指針就指向F,快空了就指向E,在一半就是還有半滿。事情的發展是逐步的,而所發出的聲響,也和事件本身的嚴重程度有正相關。
這樣的好處是什麼?我們更容易了解事情真實的狀況,也更容易預測事件未來的可能發展。人與人溝通或許也應該如此,小確幸就微微笑,大開心就大聲笑;小委屈就輕聲反應,嚴重不滿再考慮疾言厲色;若我們自己設下過多的緩衝區,把不滿往肚裡吞,直到快脹破再一次爆發,或是開心喜悅卻不表示,只是讓我們身旁的人,更難掌握我們的真實感受和實際需求,而埋下往後更多衝突的種子。
想像一下,面對一個不表達感受的人,是否就像開著一台油表壞掉的車?不知道還有多少油,還可以再開多遠,何時該補充油料?不能掌握即時情況,也無法預測未來需求,,這叫人要以什麼依據來行動?
我們或許不必做個,靠無禮吵鬧要糖吃的小屁孩,但可以做個因需要潤滑油而吱吱做響的輪子。更準確,更即時的表達心中感受與想法,可以使週遭的人們更能掌握和預測我們的實際需求,如此一來,我們的真實需要不僅更容易被滿足,也更減少生活中無謂的委屈和衝突。
(澳洲雜記系列之6。此文原寫於2013年11月。)
歡迎到我們的FB專頁玩:「樂高兄妹的異世界」 https://www.facebook.com/legosibling
作者: alienfromy (阿蓮奈拉)   2014-05-24 21:57:00
the squeaky wheel get the oil!
作者: earlobes (生活中多點感動)   2014-06-04 01:42:00
推"吃虧也M型化"這概念很有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