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百度上的謝長廷

作者: jiangxw (Goodman)   2015-03-18 16:18:49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TgPS66wrLJ7nvkZM5XiBLaiJyowH-cLhvcHjr2zKppf
s829HjAhslmnm5bLoqzL_Tzg7J07rl7ZgrhdDhStfa
謝長廷,1946年生,臺灣省臺北市人。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后,曾就讀于日本京都大學
,并先后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及博士課程結業證書。
1985年,謝長廷擔任外公政會秘書長。1986年起草民主進步黨黨綱,并成為民主進步黨
黨名命名者。1986年-1996年連任六屆民主進步黨中常委。在1981年-1989年期間還當選
為"臺北市議會"第四、五屆議員;1989年-1996年期間先后出任第一、二、
謝長廷
謝長廷
三屆"立法"委員。1990年籌組發起臺灣"福利國連線",1996年擔任過民主進步黨第一屆
民選"副總統"候選人。1996年6月至1998年7月出任民主進步黨中評委主委。1998年當選
高雄市市長。2000年7月當選民主進步黨黨主席。2005年任“行政院”院長,后因與陳水
扁政見不合,導致任職未滿一年就被迫離職。2007年5月,經過民進黨的黨內初選,謝長
廷成為民進黨2008“總統大選”候選人。
2007年5月,經過民進黨的黨內初選,謝長廷成為民進黨2008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候選人
。2008年3月22日,與蘇貞昌搭配在第十二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以5444949票輸給國
民黨馬英九、蕭萬長的7659014票落選。
2008年5月18日,民進黨黨主席改選后蔡英文當選。2008年5月21日,謝長廷正式卸任黨
主席。 [1]
2資料
基本資料
英文名:Frank Hsieh
謝長廷和蘇貞昌
謝長廷和蘇貞昌
生日: 1946年5月18日
興趣: 陶笛、健走婚姻狀況:已婚,一子一女
學歷
1970年 臺灣大學法律系學士畢業大學3年級律師高等考試第1名及格、司法官特等考試通

1972年 日本京都大學法學碩士
1976年 日本京都大學法學院博士課程結業
2004年 韓國東洋大學榮譽博士
政治主張
主張“回歸中華民國憲法討論一個中國”,認為“目前的憲法還是有統一架構存在”。
選舉技巧
擅長造勢,常會制造、主導議題,靠打“實用牌”性格:奉行“愛拼才會贏”;講究實
用,調整得快
官司纏身
1.曾卷入島內最大宗利用宗教騙色詐財的“宋七力案”。2.“高雄捷運弊案”方面,謝
也難逃干系,甚至被同列被告。3.非法接受政治獻金案,謝被指有貪瀆之嫌。[2]
3經歷
1980年 高雄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
1981年—1984年 臺北市議會第4屆議員
謝長廷
謝長廷
1984年—1989年 臺北市議會第5屆議員
1985年 “黨外公政會”秘書長
1985年—1986年 “臺北大同扶輪社”社長
1986年 民進黨創黨發起人、黨綱起草人、黨名命名者
1986年—1995年 連任6屆民主進步黨中央常務執行委員
1988年 “臺灣人權促進會”執行理事
1989年—1992年 第1屆“立法委員 ”
1992年—1995年 第2屆“立法委員 ”
1992年—1997年 “公民投票促進會"副會長
1995年—1998年 第3屆不分區“立法委員”(第1名)
1996年 民進黨臺灣地區第9屆“副總統”候選人
1996年—1998年 第7屆民進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
1998年—2002年 高雄市第2屆市長
1998年—2000年 民進黨第8屆中央執行委員
2000年—2002年 民進黨第9屆黨主席
2002年—2005年 高雄市第3屆市長連任
2002年8月— 民進黨第10屆、第11屆民進黨中央常務執行委員
2005年2月—2006年1月“行政院”院長
2006年6月 宣布參選臺北市長
2006年12月 參選臺北市長落選
2007年5月6日 民進黨臺灣地區第12屆“總統”候選人
2007年8月15日 正式對外宣布與蘇貞昌共同搭檔參選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3-4]
2008年3月22日,選舉敗選。
2008年5月18日,民進黨黨主席改選后蔡英文當選。
2008年5月21日,謝長廷正式卸任黨主席。[5]
2010年7月18日,參加民進黨第十四屆”中執常委”選舉,以第一高票當選“中執委”后
并順利當選”中常委”。
2012年10月4日,以私人身份訪問中國大陸。[6]
4生平
謝長廷出生于臺北著名的打鐵街,出生時家境小康,但后來因父親經商失
謝長廷
謝長廷
敗,家道中落。這也讓原來成績不錯的謝長廷,開始放棄學業,沈迷于體操,甚至拿過
吊環項目冠軍。當大家以為謝長廷會朝體操路上發展時,他卻重拾書本,考上臺大法律
系。 二十三歲時,謝長廷取得律師考試第一名,在此后兩年,他接連考上臺大法律研
究所,通過司法官考試,考取日本文部省獎學金留學考試。讀完一年研究所之后,前往
日本京都大學深造。
1979年底的高雄美麗島事件,改變了謝長廷命運的方向。謝長廷參與為姚嘉文辯護的工
作從而投入政界。1986年9月,民主進步黨成立,謝長廷在其間參與了整合工作,草擬黨
綱、黨章。1994年臺北市長民進黨內初選出現“長扁之爭”,謝長廷因得罪多人而退出
初選,轉而擔任陳水扁的競選總干事,使得陳水扁當選臺北市長。1996年謝長廷代表民
進黨與彭明敏搭檔競選但落敗,1998年,在沒有人看好的情形下代表民進黨擊敗試圖連
任的國民黨的吳敦義而成為高雄市長。2000年7月謝長廷當選民進黨主席。2002年競選高
雄市長連任成功,成為民進黨的“南霸天”。2005年任行政院”院長,推行“和解共生
”,但任內政局仍舊混亂,政績乏善可陳。后因與陳水扁政見不合,導致任職未滿一年
就被迫離職,前往美國哈佛大學“進修”。
謝長廷是民進黨黨內四大天王之一,2007年5月6日,謝長廷在民進黨2008臺灣總統黨內
初選時已領先第二名3萬票的成績獨占鰲頭,迫使其他三位參選人退出黨內選舉,這樣謝
長廷就贏得了代表臺灣民進黨參選2008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資格。
與民進黨其它的參選人相比,謝長廷的優勢是在民進黨內基層基礎好,曾提出過“憲法
一中”,即在憲法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以及“一國兩市”,即中國的廈門和臺灣的
高雄是一個國家的兩個城市。就兩岸關系而言,謝長廷具有一定的彈性。謝長廷從1998
年擔任高雄市長時,就在民進黨里勇敢主張直航。2000年,陳水扁當選之后,謝長廷一
度想到訪廈門,后因陳水扁阻撓而作罷。他還表示兩岸人民不應該有仇恨,并且支持加
強兩岸經貿往來和直航。謝長廷表示,他當選后會組建一個聯合政府,化解目前朝野之
間的矛盾。
謝長廷善于理性思考,素有“智多星”之稱,理論水準在黨內難覓第二。其政治思想深
受西方福利社會主義影響,并混雜著政治自由主義和實用主義,強調對社會弱勢的保護
,當初之所以組建“福利國連線”正是基于這一信仰。福利社會主義所主張的“國家的
目的是要使人民幸福”的價值觀念也影響到謝對兩岸關系的認知。謝認為,“統獨只是
手段,重要的是人民對幸福的抉擇”,因此,在堅持民進黨“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的基本立場的同時,謝也主張“回
謝長廷和馬英九
謝長廷和馬英九
歸中華民國憲法討論一個中國”,認為“目前的憲法還是有統一架構存在”,“民進黨
參與修憲就是接受了這套憲法,作為執政黨,不敢不遵守或否定它”。基于這一認識,
謝長廷曾多次表示:只要遵照“中華民國憲法”,則“一中各表對兩岸不是很大的問題
”;“沒有九二共識,也可以進行兩岸交流”;“臺灣在與大陸談判的時候,不能排除
統一的前提”;“這個問題只有講出來,民進黨才有更多的路可走”;民進黨傳統支持
者應“調整觀念”、“務實面對兩岸之間日益頻繁的交流和談判”。謝還認為,“兩岸
關系是臺灣未來發展最重要的關鍵”,兩岸政策不適合作為政黨競爭的籌碼,民進黨要
有兩岸長期發展的政策,處理兩岸關系“要有彈性的做法”,民進黨不應反對臺商到大
陸投資,而應在“臺灣優先、安全優先”的前提下,以“互惠互利,以經濟交流替代對
抗”、“求同存異,以合作代替統一”、“經貿先行,以經濟合作創造政治及外交上合
作的基礎”為原則,進一步發展兩岸關系,“三通”不是“威脅中國的籌碼”,而應主
動對兩岸直航“做出循環的總體規范,以取得我最大利益”。謝長廷的這些主張,即使
在此次民進黨內初選時面對陳水扁及其他“急獨”勢力的強力攻擊,也并無太大的后退
。因此,謝是民進黨內典型的“溫和務實派”。 謝長廷還信奉“和解共生”的政治理
論,長期憑借其柔軟的政治身段,擅長折衷和妥協,如在民進黨成立后,黨內“泛美麗
島系”和“泛新潮流系”之間的權力與路線之爭激烈,謝多次居間奔走協調,從而避免
了黨的分裂,也因此奠定了自己在黨內的核心地位。謝還常以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家康的
名言“忍耐是長久的基礎”自勉,在黨內多次面對陳水扁咄咄逼人的壓力,謝也總能顧
全大局,相忍為黨。正因為此,謝雖當時在“長扁之爭”中吃虧,但最終贏得了黨內的
人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