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在去年三月去日本玩一陣子了以後突然異位性皮膚炎大爆發
到現在終於得以控制,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希望可以幫到還在受苦的朋友們。
其實我從小就有異位性皮膚炎,大概都在膝蓋後面還有手肘內側。
雖然一直會癢但是就習慣了也就讓它癢。
到了大學之後脖子也開始出現類似狀況,但也沒有積極去治療,只是比較嚴重的時候去找
醫生吃藥或是擦藥。
接下來就是去年三月去日本前先去游泳之後皮膚已經有點乾癢,之後又在日本吹冷風、泡
溫泉、滑雪流汗曬太陽、大吃大喝。
以下是大爆發之後的狀況:
1.幾乎全身皮膚紅癢、浮腫(包含臉部與頭皮)
1.幾乎全身皮膚紅癢、浮腫(包含臉部與頭皮)
2.全身多處抓傷發炎掉皮屑
3.每天搔癢難耐導致難以入眠,睡眠不足影響工作與情緒
4.極度怕冷
相信許多鄉民都是感同身受,我也上來爬過一些文,看到大家處境都很辛苦。
最嚴重的時候我的眼睛腫到幾乎張不開,上班以後同事叫我去掛急診
在急診的時候醫生也嚇到,給我大量的類固醇與抗過敏藥。
之後在新加坡國家皮膚中心就診了幾次。醫生也是給類固醇與抗過敏藥。
然而類固醇吃了之後的確是好很快。但是藥一停馬上又回到之前的狀況。
之後決定不再依賴類固醇而找尋其他偏方:
1.使用各種保濕性超強或是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產品
2.食用各種對皮膚好的營養品與益生菌
2.食用各種對皮膚好的營養品與益生菌
3.禁食與排毒飲食
4.有機蘋果醋噴患處
5.曬太陽
6.泡海水
7.只洗冷水澡
8.過敏原檢測(IgE IgG)
*以上只是偏方*
有沒有效真的看個人,我個人覺得都沒有顯著的效果,很多產品我都用最好的。
畢竟保養不像藥的效果這麼強,而我當時已經嚴重到只靠營養補給也沒辦法復原。
之後在心灰意冷之際剛好有個路人介紹我去看一位醫生
於是我改變了我的治療方法:
於是我改變了我的治療方法:
1.長期低劑量的類固醇(約持續了三個禮拜,之前都是較大的劑量開始遞減吃一個禮拜),
期間配合抗組織胺、抗黴菌、抗生素和胃藥。
2.食用褪黑激素幫助睡眠
3.只吃固定的食物,我當時只吃三層肉、飯還有一些葉菜。(持續了大概一個月)
概念上來說就是先把症狀壓下來並且讓身體有時間修復並在這期間減少因為食物造成的過
敏。
沒錯這治療方法的中心思想就是食物是主因。這也不是普遍接受的觀念。
但我試了,而且還滿有用的。
之後皮膚比較穩定以後慢慢把食物吃回來就比較容易發現過敏原
以我來說的話:雞肉、鮭魚與堅果我吃了以後一陣子皮膚就開始紅。還有其他一些辛香料
也會。
如果有一點快要開始紅腫的感覺我會擦一點低劑量的類固醇藥膏,
比起等它發作以後再擦,先擦一點反而不需要很多藥就可以回歸穩定。
現在我的皮膚已經好很多了,可以說是比大爆發前還要更好。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未婚妻,在我最辛苦不堪的時候還是細心照顧我,也鼓勵我上來跟大家
分享心得希望可以幫助到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