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氣象局提供的資料,都是以每天早上6點、中午12點、下午18點做一個基準
我在臉書上看到一篇文章說,中間應該加一個「15點」,這樣比較精確
因為現在縣市首長都亂放假,如果可以有多一點的資料,應該就不會出現亂放假的問題
可是我在想,氣象預報真的有辦法精準到每三個小時預報一次嗎?
以現在台灣,甚至是全世界的預報技術,最精細大概可以到什麼程度?
我所知道的是,距離預報的日子愈近,預報的準確度愈高
比方說若要預報今天(9/27)的天氣,那麼9/26的資料最完整,準確度也愈高
可是即使是9/26的預報,有辦法精準到三小時一報,甚至更精細嗎?
你是不是沒看過氣象局網站的鄉鎮預報那個就是以三個小時為單位的
能做到前兩三天預測會大雨 這種我就覺得已算精確...
作者:
higger (朝鄉而行2016)
2016-09-27 15:59:00能預測呀~但如果準確率50%...你還會覺得已算精確嗎?
所以要做到每三小時一報,且能精準到可作為政府放假參考的數據,理論上可能但實際上很難,是吧?
政府放假參考警報單公布的資料就可以啦臉書的文章不見得可信,要自己做判斷我是沒看見那篇文章不知道他到底寫些什麼啦但聽你轉述應該是個不知道氣象局有逐三小時預報的人寫的預報本來就不容易,但也不表示氣象局還不如一個普通民眾
大氣科學坐到預測精準很難 所以氣象局在做 因為他們有歷史資料 有在做一些模擬計算(這都不是民間可達到的所以會比網路/路人說的準確 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精確我是也沒看到那篇文 但基本上天氣預報是人猜測天意雖然有很多資料 但總有意外(人算不如天算)抱怨氣像報不準的一般民眾 笑笑聽過就好了 (別拿那種阿公風濕下雨前會痛的 說預報不準 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