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勝利,意義更勝去年亞錦賽」
作者:朱彥碩
短短一年之內,中華男籃隊,在菲律賓亞錦賽、天津東亞運以及武漢亞洲杯,連續三次戰
勝中國男籃隊。雖然東亞運與亞洲杯都是「中國國奧隊」,也就是國家二隊出戰,但是就
過去兩岸的交戰歷史來看,「恐中症」並未完全消失。而去年的勝利都是中華隊主力出戰
,武漢亞洲杯卻是光華隊出陣,其實在戰前,賭盤開中國讓9.5分,我是很擔心的。
但是,我們又贏了。這場球在我個人眼中,意義比去年亞錦賽取勝,恐怕更為重大。
為什麼呢?
首先,這場比賽的內容,中華隊是全場佔優,一路壓著中國國奧隊打。雖然身高上是絕對
劣勢,但是球員們打得非常積極,跟以前遇高則怕、遇撞則躲的感覺全都拋開了。上半場
雖然是打平,失誤也很多,但是中華隊球員打得非常積極主動,最後才能贏下。這說明一
個事實:以往對中國隊那種「少輸為贏」的觀念,從去年以後,就徹底消除了。去年亞錦
賽那一仗,打出了信心,特別是教練們的信心,只要我們能堅持,球員能堅持,我們是有
機會贏球的。先不論輸贏,光是中華隊的拼搶與防守積極性,我就忍不住要點讚。
再者,中華隊在賽前做的功課,看得出來比中國國奧隊要詳盡很多。一個月之前,我在廣
州的Nike亞洲訓練營,曾經看到移地訓練的中華隊與CBA東莞新世紀二隊,居然討不到任
何便宜,當時還頗為擔心。現在看來,一個月下來進步簡直是空前巨大,顯示出球隊對於
教練的戰術有很好的吸收。
第三,是我個人在北京的感受。去年亞錦賽中華隊擊敗中國隊時,大部份的大陸媒體,都
把原因歸為CBA使許多中華隊主力戰力提升,再加上外援Davis,才能成功。但當時,我很
不以為然,這只是原因之一,因為在亞錦賽打得最好的幾個,除了林志傑外,像呂政儒、
蔡文誠,甚至是田壘,都沒有在CBA打過。而這次,Davis帶著11個沒有任何CBA經驗的球
員打敗了中國國奧隊,對手陣中不乏在CBA擔任主將的球員,甚至還有未來可能進NBA的周
琦。而且,就內容上,第三節末段拉開比分,還是在Davis不在場上的時候,我們的球員
反而越戰越勇。我承認Davis是個關鍵,但是台灣本土籃球的人才培育並不落後,這是比
較值得開心跟有意義的地方。換句話說,中國在檢討為何敗給台灣的討論中,做出了錯誤
的判斷。如果這一仗還沒有讓他們醒悟問題在那,那麼重覆的失敗,恐怕還要持續。
從球員的個人條件,我還是認為,中國遠勝台灣。但是比賽不是打個人,這支中國國奧隊
進入七月後,接連吃下三場恥辱性的敗仗,包括在熱身賽對義大利,打到延長時已是五打
四,最後甚至到五打二,結果還輸10分;然後在亞洲杯裡先擊敗伊朗後,破天荒的輸給印
度,這也是個極不像話的結果。最後再敗給我們,讓許多中國球迷在心理上已經是非常難
以接受。但我個人認為,這支中國國奧隊有自身難以解決的一些內部問題,包括人員來來
去去,有些球員比教練大牌,整個球隊在整訓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不過,這是另一個問
題了,他們的國家一隊是在朝正面的方向走,如果以為台灣籃球實力反超了中國籃球,這
會是相當幼稚的想法。
不論中國在亞洲派什麼隊,能在亞洲級的比賽裡,連勝中國隊三陣,管他一隊二隊,都不
是容易的事。我到現在,也不確定我們的「恐中症」是不是已經消除了,亞運會是另一個
決戰地。但至少可以說明一事:事在人為。面對中國男籃,台灣還是需要以一個弱者的心
態、沒有壓力的去挑戰,才能越戰越強。
個人淺見:
身材上的劣勢,確實是困擾著台灣的禁區,今天的比賽我們的四號位、替補禁區苦力在
卡位與籃板上頗為掙扎,陳冠全厚度夠但敏捷與身高差人一截、李德威身高夠但智商信
心和敏捷度不甚理想、陳孝榮配合度好但厚度與進攻需要加強。
整體來說,今天的禁區在臨場發揮上確實是夠爭氣,但是長遠來看這幾位都還需要更上
一層樓,包含角色轉型、禁區腳步、籃板苦工、扎實卡位等。
台灣籃球加油!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抱歉哩,忘記註明最後一句是我的心得感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