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edsa12 (哈吉米)》之銘言:
: 雖然還沒到國際賽賽季 但最近一直在想換血的問題
: 感覺大家似乎都很有共識當年的大換血是失敗的政策
: 原因不外乎 1.沒有老的帶小的 2.還有黃金世代都耗損的很快
: 但這幾年來 看一些也算有天份的新生代球員 ex:jet,劉錚,U19世代
: 一直有種打不太出成果的感覺
: 目前最OK的劉錚也是去年帶領新生的中華隊拿到亞洲杯第二後才破繭而出
: (雖然最近又開始撞牆了...)
: 雖然當年讓黃金世代18.19歲就去面對亞洲列強 的確很殘酷 也掉到亞錦11名過
: 但國際賽真的是讓球員茁壯最快的管道
: 志傑和田壘都21.22就在SBL上大殺四方 當球隊的絕對主力
: 先不說F5這幾個天縱英才
: 像學林和楊敬敏的天生條件並不會比台面上接班的新生代來得優異
: 但24歲的楊敬敏和24歲的劉錚和jet比 我會覺得楊敬敏好像還要強一點 運球方面超明顯
: 更不用說學林之後到現在還完全找不到國家隊後衛的接班人
: 小四一直養不起來 璞園的三個控衛又都偏功能性
: 而且他們真的變得比較能獨當一面也都是有了國家隊經歷後才比較OK一些
: 我的感覺是 新的一代天份開發的很慢
: 是不是經歷過被戲稱大失血的換血後 大家對換血有了過多的恐慌呢?
: 很擔心劉錚和Jet 27.28歲都還沒辦法獨當一面...
還記得大概在2004年左右,無意間在某本雜誌上看到顏行書受訪表示
當初他還是菜鳥的時候,跟著前輩一起征戰國際賽,從他們練球與對比賽尊重的態度
感覺身穿中華隊的制服是很光榮的一件事
而在大換血後成為前輩的顏行書,對於年輕球員輸球還一付漫不在乎的態度
感到很失望,甚至穿著中華隊的制服看到其他國家的球員,還羞恥的抬不起頭
說真的,大家都會經歷年輕不懂事的時代,但是在團體生活中,連前輩都以身作則了
身為晚輩的還敢輕率散漫嗎?
以女籃為例,以前女籃為什麼會受到球迷的尊敬?
因為隊上有一位在球場上時日無多的老大姐錢薇娟,她的夢想就是要打世錦賽、打奧運
所以大家拼了命也要幫她實現這個夢想,即使輸球大家還是尊敬女籃
這也就是為什麼中華隊不能大換血,無論如何一定要留幾個老將的原因
再者,以原PO認為27、28歲就必須獨當一面的看法
黃金世代重返亞洲四強,都已經30歲左右了
黃金世代在27、28歲時,可是經歷了難堪的廣州亞運
這也說明了黃金世代在大換血後,因為缺乏前輩帶領,進步得有多慢,
要不是有Q的鼎力相助,還有中生代的璞園幫有養出來
可能黃金世代到退休都還無法重返四強
而且黃金世代當初在SBL可以大殺四方,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跟當初沒有洋將有關
如果在他們的時代就有洋將,他們的帳面成就不會像現在如此傲人
不過相對的他們的攻守技巧和觀念都會更加全面
再談到世代斷層的問題,的確黃金世代球星出走CBA後
原先正處巔峰時期年齡的球員,應該順勢補上成為球星才對
結果在這個時期的,只有璞園幫一票功能性球員,並沒有出現球星
我認為會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某種程度上跟UBA遺毒有關
幾年前的UBA與SBL尚未分家,不少SBL球員還兼打UBA
排擠了不少UBA球員上場磨練的機會
UBA與SBL分家之後,UBA各隊的實力拉近,比賽強度也更高
自然就可以在UBA的競爭當中,養成更加全面的球技與觀念
這個現象從這兩季的選秀球員當中,不少球員可以成為SBL即戰力就可以看出
因為直到最近兩季畢業投入選秀的球員,他們才是沒有遭受UBA荼毒的世代
再回到換血的話題上
換血是每個國家隊都會遇到的問題
而每個國家隊都無不希望換血的陣痛期越短越好
從2002年大換血,到2013年重返亞洲四強
中華隊經歷了10年的陣痛期
韓國隊前幾年也碰到換血的問題,可是人家的陣痛期可沒經歷到10年這麼久
為什麼?原因就在於人家韓國隊換血還是有保留幾個老將在陣中
而目前中華隊採取讓年輕小將去打一些次要的國際賽的模式
這個模式比起當年的大換血真的好太多了
至少現在的模式已經把即將要換的血準備好、培養好
而不是像當初,急就章的放血後,又胡亂把沒準備好的血給裝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