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瓊斯盃女子組比賽2.5場觀後感想

作者: basara   2015-08-17 11:40:26
※ [本文轉錄自 WSBL 看板 #1LqKtA_K ]
作者: basara () 看板: WSBL
標題: [心得] 瓊斯盃女子組比賽2.5場觀後感想
時間: Mon Aug 17 10:58:14 2015
本文同步發表於: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18116
回頭看看之前寫的最後一篇跟台灣女籃有關的文章,已經要追溯到2009年4月3日(6年了
),回想第一次寫女籃的文章,是2007年的瓊斯盃,萬萬沒有想到,離開籃球這麼久,再
回來寫文章居然也是因為瓊斯盃,2015年…..相隔了8年之久。離開女籃這麼久,這次中
華藍、白兩隊的球員名單,有很多對我來說都是新人,真正還有印象的只有藍隊的黃品蓁
、李宥叡(我記得的是李婉婷)、劉君儀、張歆可(我記得的是張喻評)、王俐云、陽詩
慧、劉嘉瑋、林紀妏及黃淑珍,差不多一半;白隊則只有楊淑淨、黃虹瑛、馬怡鴻、陳鈺
君、姜憶蓮等人。
說真的,本來沒有想過還有機會看瓊斯盃的女子組比賽,但這次有幾個原因,讓我不論如
何都要想辦法來至少看一場比賽;加上剛好有一位PTT上的網友邀請,就盡可能的挑我覺
得最重要的比賽看(雖然最後分2天總共也看了2場半的比賽)。
因為實際看的比賽很少,以下僅針對我所看的比賽,做些簡單的心得分享。至於針對8年
前跟8年後的瓊斯盃,個人有一些小小的感慨,就留在下一篇做個簡單的抒發。
一、日本對美國的延長賽
到場時剛好從延長賽開始看,一到場眼睛瞬間被日本隊的14號「藤岡麻菜美」的身手給吸
引住,我好久沒看到這麼能瞬間吸引注意力的球員。
插個題外話,上一個在首次看到就能這麼吸引我注意力的男子球員是林志傑(甲組聯賽時
,當時看到他還是個很胖的球員),女子球員則是黃品蓁(WSBL初登場時)。
瞬間看到她的運球、傳球、投籃的時機掌握的恰到好處,當時心理就想如果在場上我不想
遇到這種對手。結果隔天注意這場的新聞,才知道她當天以19分、11籃板、11助攻的成績
達成大三元的成就,因為隔天關注的比賽正好會遇上日本隊,當下就特別把這個球員記下
來。
二、中華藍對紐西蘭的上半場
第一印象就是場地爆滿(不誇張,真的爆滿),不知道上一次看到這麼爆滿的瓊斯盃女子
組比賽是何時了。或許是因為媒體特別報導這次的中華藍有一位特別引人注意的球員包喜
樂,或許也是因為媒體的特別報導讓很多人特別為了一睹究竟而前來看比賽,但不論如何
,越多人關注總是好事。
基本上這場比賽打的有點沉悶,雖說紐西蘭身材優勢明顯,但外線跟組織實在普通,戰術
也挺單調的,本來以為中華藍應該可以輕鬆獲勝,但沒想到上半場結束時是30:30平手(
終場70:50),實在有點出乎意料。初步看到幾個點可以提出來討論的:
(一)傳導問題:看得出來上半場攻勢遲滯,跟球的流動傳導不順有關。不知道是教練團
沒有特別指示,還是後衛傳導不順,又或者刻意製造讓包喜樂融入團隊的戰術,球的流動
看起來不活絡,少數的亮點就是包喜樂跟劉君儀幾次的高低位配合。但是從這也看出包喜
樂的單打能力並不突出,防守倒是比進攻要讓人印象深刻一點。
(二)防守交代問題:本來以為紐西蘭身材較高速度應該比較慢,但我幾乎都看到紐西蘭
的球員進攻跟防守都跑在中華藍球員的前面,回防的速度太慢,而且交換防守的交代不夠
明確,如果今年沒有包喜樂這樣身高的站在最後一線,應該掉分會掉更多。不過這也有個
亮點,包喜樂還挺願意跑動跟協防的,只是感覺為了應付中華隊進攻的速度,她的體力可
能是個問題。
(三)進攻問題:這場看起來,劉君儀仍是中華隊仰仗的進攻點,因為她有辦法在整體攻
勢遲滯時,靠自己的力量來進攻。除她之外,這個半場我只看到黃品蓁也具有這樣的能力
,其他球員在遇到這樣高大身材的隊伍時,如果沒有靠戰術跑位跟球的流動製造出空檔,
幾乎沒有單打能力,實在讓人感到隱憂。
這隻中華藍跟我以前的中華(國泰)藍的印象差距挺大的,光這樣看20分鐘實在很難說哪
種發展方向好,但有新的嘗試總是要鼓勵一下,畢竟再好的人才也需要培養,不會有一天
自動就變成好的人才(會自動變好的叫做天才)。
三、美國對紐西蘭
這場沒什麼好提的,美國放水一個得分王,加上紐西蘭今天的外線命中率總算有提昇,所
以造成這麼大的差距。紐西蘭的打法基本上跟打中華藍時沒太大的差異,不過命中率真的
高多了,如果之前遇上中華藍有這種命中率,我想勝負難料。
四、中華白對日本(這是本屆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比賽)
終於要來交待這場比賽,這也是這次我會重回球場最重要的原因,因為這是馬怡鴻的退休
賽。我第一次注意到馬怡鴻就是2007年的瓊斯盃,也因為這樣才特別去看2007年的WSBL,
也特別注意到她(舊Blog的「2007 WSBL第一天賽事」這篇文章初次提到),之後馬上在
當年WSBL的其中一場賽事將她選為我該場的MVP(舊Blog的「2007年WSBL第二循環第一天
」這篇文章)。那時候對她的印象就是一個全能球員,防守的功力跟態度特別引起我的注
意,得分方面就不算她的強項(是因為中華隊不需要她負起得分大責,在電信又有文祺跟
劉家秀在的原因嗎?XD)。這次從新聞上得知是她的退休賽,把最後能請的假請掉,就是
為了早點趕到球場看這場比賽,這部份的感想留到比較後面寫,先寫球賽的部份。
(圖)
其實2007年跟2015年的瓊斯盃,雖然球員不同,但是感覺上白隊一直有一種特別的精神是
比藍隊強的,那就是拼勁。這場球雖然賽前就知道日本隊的實力在白隊之上,可是白隊從
頭到尾沒有放棄,即使屢次被拉開,但是白隊就是會想辦法把分數咬住,那種精神帶給現
場的觀眾非常大的感動,全場的歡呼有幾次我都覺得球場在震動,很久,很久沒有在女子
組的比賽有這種感動。
球場上,如果純觀賞的話,我很喜歡日本隊14號「藤岡麻菜美」的身手,但是作為對手的
話,我真的很討厭她,而且恨的牙癢癢的,當天的白隊沒有人能夠箝制住她(但如果是
2007年的馬怡鴻,應該就可以壓制住)。好幾次白隊的反撲之火,都是被她衍生出來的得
分或助攻給澆熄,整場只打21分7秒,繳出11分5助攻4籃板1抄截的成績,真的很全能且恐
怖的身手。
整體球賽來說,白隊進攻部份幾乎靠著陳鈺君18分及黃虹瑛12分撐住場面,日本隊則是整
體發揮得很平均。過往對陳鈺君的印象,就是她大多擔任李宥叡(婉婷)的替補,常在沒
特別注意的情況下默默得了不少分,是個有點低調的得分手,不過或許是因為在國泰,她
的光芒一直無法展現,這次在白隊表現出來的身手,或許可以更可以吸引到藍隊教練團的
一些目光。
整體來說白隊這場比賽也有幾個點可以討論一下:
(一)節奏掌控:雖然這場主要是馬怡鴻在掌握節奏,整體掌握的節奏還算穩定,可是有
時候當球不在她手上(或剛好下去的那近2分鐘),整體節奏突然有一種亂掉的感覺(快
但不穩)。
(二)進攻問題:這場雖然靠陳鈺君跟黃虹瑛撐住半片天,可是整隊的進攻似乎很不順,
常常會變成燙手山芋到處飛,飛到最後一個人再勉強出手,感覺像是找不到適當的進攻終
結者,或者是本來就沒有設定特定人為主要攻擊手?回來後有查一下前幾天白隊的新聞,
特別提到12號的黃湘婷。以當天現場看的狀況,她的動作相當不錯,特別是有幾球轉身單
打的動作非常順暢,可是最後手感總是差了點,球都沒放進去。不過我很好奇的是,後半
段時她的單打欲望降低很多,球塞到她手上後卻沒有積極的單打,反而是讓球又不停的傳
出去繼續流動。雖說增加球的流動基本上是好事,不過有好幾次已經很靠近籃框卻沒有選
擇把球處理掉,是無法單打,還是她沒有那個自覺跟自信呢?
以上僅是個人難得重回球場的現場的觀戰心得,因為脫離太久,對於目前台灣女子籃球的
球員認識程度可能有所差異,歡迎各方同好提供意見跟指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