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 信安 vs 志傑,
以及點名 世念 田壘 岱豪 三哥的種種表現...等.
當年從國中練田徑+拳擊,
以及趕上籃球熱潮,
男生體育課自由活動就是打籃球,
假日出去玩也是打籃球,
到後來學校成立籃球隊借調田徑隊成員參加比賽,
囊括地方性各大小盃賽冠軍,
打球很開心,
贏球更開心,
女球迷同學的情書絡繹不絕,
每個星期都有女生來告白.
感覺非常爽!
升上高中後,
竟然跟國中一樣還是 6' 1",
雖然體能大幅增進,
球隊參加甲組比賽,
打起來非常吃力,
比賽有遇過 信安,
感覺就是"哇賽",
當時可以單手灌籃 雙手抓框,
可是信安就是更高更快手更長!
當時也有遇過志傑,
但是跟信安完全不是同一個層級的感覺,
年齡也有關係,
體育科班高中生差個1屆就差很多.
如果不是志傑後來的表現,
也許早就忘了這個球員.
球隊的氣氛不是很好,
科班的教練老師又積極遊說轉拳擊,
因此就被規劃分去拳擊,
轉去拳擊後就陸續拿了各大小盃賽的金牌,
又開始女同學的情書絡繹不絕,
每個星期都有女生來告白的日子,
感覺非常爽!
高中女生就更積極主動了!(你們知道的)
假日出去玩就是跟妹子出去爽,(很少打籃球了)
一方面也是怕受傷,(打籃球比打拳擊更容易傷到 膝蓋 腳踝)
一個 6' 1" 沒有籃球未來的金牌拳擊手.
選手需要舞台綻放光芒~
志傑就是個勵志的故事,
In or Out.
如果你支持這些台灣選手,
你可以選擇買票進場加油.
不想支持你可以看都不看.
選手選擇 IN,
教練選擇 IN,
他們都在崗位盡力,
大家都想要有好表現,
就算有傷病有狀況也是盡力調整了!
如果你年輕想走籃球路,
那你就去拼.
如果你有社會歷練了也可以發揮你的影響力.
進入決策層阿.
進去籃協. 球團. 教練團.
社會上有能力的這麼多.
USA 也是一堆企業家進軍 NBA.
你有能力就搞隻球團,
你可以決策教練 領隊 球員,
你的球隊在台灣拿冠軍,
籃協也會考慮你的教練,
你有能力就能發揮影響力.
有這麼多位置可以發揮影響力,
你為何不去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