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能做什麼,從日本足球的發展來看
文部省1978將足球納入正式體育課課程
這就是最關鍵的一樣
中國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今年3月透露打算將足球列為體育必修課
面臨的就是學校體育老師要加以培訓,因為不是每個都足球專長
在足球運動人口發展了,金字塔底打起來了,學校球隊數與競賽自然會增加
剩下幾乎是日本足協的功勞,這個財團法人是民間組織
日本足球如何興起的書或專文實在很多,就不贅述了
回到台灣的情況,教育部的指標
政策白皮書不外從學校體育到全民體育,最終競技體育
改善運動設施,參與甚至舉辦國際體育,擴大運動產業
說政府有很多進步空間,是沒錯啦
但就籃球這一項,台灣倒是沒做到多差
日本足球將體育課納入,台灣早早直接學校規格籃球場必備,籃球當體育課國球
1981年高橋陽一畫了足球小將翼;台灣後來也有灌籃高手加Jordan風潮
台灣學校體育根本就將籃球獨大,這才是教育部該被批的
至於全民體育 不是運動館有多好,設備有多少,而是多少人動起來,姚明說過這樣的話
政府是有加油空間,但國人的運動風氣也是責任
至於競技體育,籃球發展對於我們,是發展弱向
看菲律賓在歸化認定沒很大限制之前,甚至偷渡血緣幾乎沒什麼關聯的球員
就是因卡達及菲律賓等招收大量外籍兵團,所以FIBA才有須16歲前有護照政策
怎麼看最大問題點就在民間
籃協有本事盈虧自負嗎?
各球團有花多少心力在宣傳,把這個餅擴大?
試問有多少國家,會對退休體育員給予保障?
攸關社會政策的問題,還是交給專業
政府基本能做的就是加強教育並做轉業輔導
曾看過台灣足球紀錄片,採訪問學生為何選擇足球,他回答是 不會讀書但想升學
至於未來的路,我還記得那位少年說能當老師最好,沒有的話到時再說吧
他的前景或者錢景不是取決於政府,而是這個市場
政府是頂多協助擴大整個市場,但主要還是取決於民間
罵政府很輕鬆,但SBL如何做起來如同當時的J聯盟
恐怕比罵政府還需要更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