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nsidesports.tw/?p=1293
長期以來我一直以媒體和籃球人角色,積極推動台灣籃球職業化的動力和觀念,分析籃球
產業利弊、問題,剖析CBA中華職籃文化和倒台原因。我相信台灣籃球要提升競爭力和精
采性,職業化是最好的道路和改變。
為了談「職業運動」對台灣籃球的深層影響和啟發,我特別去採訪了兩名運動產業專家和
學者教授,沒想到我被兩個老朋友狠狠教育了一頓。
這名體壇專家老友劈頭就說,「你們媒體太弱了,媒體觀點完全錯誤,中職總冠軍賽很熱
沒錯,但總冠軍賽低級失誤多,比賽節奏流暢性更差,內容並沒有升級,打了26年職棒不
該只有這種層次。」
「職業運動基礎就是精采球賽內容和球員拚勁,但低級失誤多,節奏流暢性差,比賽品質
沒有拉上來,這是很悲哀的事」老友很嚴厲的批判了中職。
還沒聊到職籃,另一名大學教授說話了,他剖析棒球現況和話題人物陳金鋒。
「陳金鋒和張泰山都該退休,一個38歲,一個39歲,他們還能不能打都是問題,真的不需
要還這樣賴著,要展現職業、專業態度和精神,你們媒體很鄉愿,他們都很偉大,但現實
就是如此,這不是感情問題,這是職業和專業考量」旅美教授談起他的棒球觀點。
我並不感到震撼,這兩年每次看到台灣棒球媒體在為張泰山講話,為陳金鋒感到不平,我
也很納悶,如果他們真的還是強棒,還是無可取代,為何兩隊教練都不用,如果他們在球
隊裡已經可有可無,那下二軍和擺板凳,這不是職業運動常態和生態。
可以感傷、懷念,但有什麼好抱怨和不平的。
接下來這個棒球專家和教練開始痛批台灣籃球。
教授說,「不用說棒球,SBL也一樣,連搞個職籃都不敢,明明就是最有條件可以做得起
來的職業運動,居然縮在那裡,要死不活。」
這名熟悉台灣體育產業生態的專家認為,「台灣棒球整體在進步,因為職業和業餘空間拉
開了,這是棒球的優勢,而且業餘球隊更多、投資企業更多,這就是棒球產業利多,也是
籃球產業沒突破,甚至衰退主因。」
職業棒球和業餘棒球拉開空間,市場更大,球員舞台和競爭力、資源整個擴大,這是棒球
得到刺激的優勢。但台灣籃球沒有這個空間,職業玩得像業餘,那是看天吃飯,不叫經營
。
教授接話了,「你們籃球更扯,職業籃球在台灣更好經營,成本又低,年輕人又喜歡,節
奏快、球星帥氣迷人,卻沒有企業敢投資,沒有政策力量去引導和開發,SBL再怎麼打就
是這樣子,很難更好。」
兩個專家的共同結論是,創造職業籃球,整合與業餘聯盟的關係,創造更大市場和空間,
培養更多人才,提升聯盟和籃球競爭力,這才是台灣籃球眼前要突破的情勢和未來。
我原本是來採訪的,卻被專家和教授兩人紮實的上了一課,這是很特別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