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籃球強不是只有把重心放在國家隊而已。
雖然日本籃球跟棒球足球甚至排球相比,相對是比較冷門的運動。
但他們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生球隊還是很多。
成人除了職籃之外,各區都有社會人的聯盟。
這些聯盟實力也許不強,但有聯賽有球隊,
就能夠維持一定的運動人口。
日本也一直有計畫地從基層開始推廣籃球,
他們各區會辦幾間學校一起的聯合講習,
請一些高階的球員下去指導學生球員。
日本學校訓練紮實也不在話下,
因此他們的基本盤非常穩固。
另外日本籃球方面的書籍非常多,
不只是啥「籃球教室」方面的書,
他們就算是那種書也分得很細,
教小朋友的,教三打三的,還有專門為女生出的教學書。
另外戰術方面的書籍也很多,光是講區域防守就好幾本。
有板友在問關於日本球隊訓練的問題。
他們也出了籃球名校平常是怎麼訓練的書,
籃球雜誌也會刊這種專欄讓其他球隊學習參考。
我們常會覺得日本籃球風氣不盛,但其實是跟其他運動相比。
光從這些地方來看,其實日本不管是籃球環境或著相關的商業市場,
都要比台灣好很多。
職籃方面,女籃的實力的確落差很大。
前半段跟後半段的球隊基本上不是同一個等級。
主要是前面球隊的財力比較雄厚,
在球員的素質方面就相對比較好。
後半段的球隊有些是沒有母公司做後盾的,
比起戰績可能更重要的球隊的持續經營。
因此會花比較多心力在經營方面。
像根據地在東京的羽田,戰績不好,
但在地經營很不錯,球迷還算不少。
而且他們戰績不好不代表他們打球不好看。
日本職業女籃的賽制比較特別,前半段就大混戰,
後半段的比賽會根據前半段的排名分為上下兩部,
前半部的球隊就打排名戰,後半部的球隊則拼兩個季後賽的名額。
有去現場看過後半部,因為實力相近比賽很精彩刺激。
其實後半段的成績差除了優秀球員都被前面挖走之外,
有很大的原因是身材也輸人家很多。
那些較弱的球隊身材很少有超過180的。
像之前去看的新潟的球隊中鋒才175上下,
對面的戰績算中段的球隊擺了三隻平均身高將近190的。
光看戰積或比分可能會覺得落差很大。
但其實弱隊有些位置的球員實力不一定比強隊球員的實力差。
他們的球員從學生開始就一直處在高強度的競爭當中,
像今年來瓊斯盃的這票都是從高中開始就一直互相拼戰的。
最近剛結束的IH賽也都是跟甲子園一樣,單淘汰而且連續幾天一直打的。
不管是心智或體力方面他們都早就得到充分的鍛鍊。
加上日本籃協有計劃的培訓,才能有今天這樣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