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前面取的一樣,一樣是我伏特加菲貓寫的文
鄉民沒印象也沒關係
這次要談的是:不缺人才的2、3號位置,由劉錚與周儀翔主演
在此先談論一件事情,我們的搖擺人主將身高不過190上下
不管是林志傑、楊敬敏、劉錚、周儀翔皆是如此
(陳信安與田壘這種接近百年奇才,196、200的身高
彈性、手感、活動力兼具的台灣人,我真的不敢奢望)
在亞洲戰場全面提升身高之下,
2號位基礎身高幾乎已達190(當然吳永盛187也有機會打,前提是外線火力
3號位更是要挑戰195甚至是200公分,
好比日本、南韓,這世代了不起190-195,可他們的高中、大學生世代
渡邊、八村、南韓要去歐洲發展的高中生
都是主打三號位的195以上,前兩位還是兩百的搖擺人,
台灣高中新星林庭謙、唐維傑190初頭、張鎮衙195(而且他主要是四號位
韓杰諭有機會在尤楚翔和譚傑龍霸佔禁區的狀況下主打三號,前提是速度跟得上
大學還沒看到,今年的范士恩198想轉小前鋒,也許有機會
周桂羽球風很好但也才190,也許還要再等等吧。
先從周儀翔說起,他很不穩定
八場得分有高達20幾近30分,也有將近一半只有個位數
好的是,他得分高的比賽,命中率也高達五成
壞的是,他跟劉錚只有一場雙劍合璧
不管是瓊斯盃還是挑戰盃,他跟劉錚同場火力發揮的次數 非、常、少。
周儀翔有強壯的身體、良好的運球,
幾乎是後志傑時代,除了洋將外最有能力依賴自身能力得分的人
而他在對南韓隊那場,最後15秒
切入→上籃→拉桿→得分,逆轉領先韓國一分的樣子,彷彿是志傑還在場上
幾乎是讓我看到了中華隊下一個五年的救世主
當然隊友不幫忙,他只有英雄能力,英雄命還差了點
(不過李德威你還能期待甚麼嗎?)
在SBL他的三分球比劉錚還準,合理期待在這一票能打先發的球員中
他也是有外線威脅的。當然呂政儒更好,可呂的世代要過了,
至於簡浩,他是射手嗎?
再談劉錚,固然對中國那場雙劍合璧卻又受傷固然可惜
可是這次挑戰盃他的缺點很明顯。
當外線不準的時候,由於他的運球不夠好,切入突破取分對他而言有困難
只能靠防守+快攻得分,換言之,他缺少更好的手段
單薄的他,我可從沒看過他試圖低位要分。
劉錚跟周儀翔目前一個扛先發2號、一個扛先發3號,
我個人到現在依舊分不清楚他們打2或3的差別,
但在我心目中的戰術體系下,
周儀翔在場上要擔任到2號控球,由於其壯碩的身材,設計讓它足以低位的空間
應該是個3號選手,有籃子、有運球、有碰撞、有組織
何況他的傳球天分不差,值得更多的球權。
劉錚受傷後有看得出他扛下更多責任,接下來就是時間給的經驗了
而劉錚百分百就是一個3D球員(現在比較像只有D)
跑位、射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防守端,拼命的快攻
運球甚麼的這麼多年還是一樣XD
更何況挑戰盃的層級還沒很高,他過人的能力與護球能力還差很多火侯...
按理來說,他們兩位的球風不該如此牴觸,戰術並行合理至極
怪就怪在那教練團,在瓊斯杯把周儀翔丟去45度角射籃
在挑戰盃讓劉錚有過多的一對一過人單打,結果還是傳給 Q.D 阿...
替補:胡凱翔與胡瓏貿
凱翔,看看時間,提了也不知道說甚麼。
胡瓏貿的狀況就神奇了,前兩場的效率超好,卻連15分鐘都沒有
第三場只打五分鐘卻投了五球,又再也沒上場
可在劉錚受傷後成為先發,卻也沒辦法扛起火力,當然多少跟用法有關係
我眼中的胡瓏貿用法:
小前鋒身材、小前鋒速度,卻是十足的侵略性大前鋒打法
三號身材裝了四號技術。
在亞洲層級,他打小前鋒的壞處是外線不行、運球切入很單調、傳球不好
然而外線有得練,由於他是左撇子,切入優勢很大
好處就是,他侵略性的籃下打法,增加了進攻籃板與罰球機會
而他的罰球又真的算中華隊好的,君不見那瓊斯盃
擺上他,就是跟對方拚籃板、拚罰球、拚侵略性。
不過這次教練團給了他很多戰術上傳球的機會,我都不知道要怎麼吐槽了...
為什麼要說不缺人才的搖擺人呢?
因為UBA的身材就不太讓190上下的人主打禁區了
黃泓瀚、李冠毅、李昆嶼這幾個都在為轉型小前鋒努力
楊興治195打到台灣四號,卻也努力練出三分線
蕭順議、施顏宗的身高與靈活性也讓他們一路往小前鋒邁進
今年大一青年高中羅振峰、基商張舜丞
高中主打四號位,球路卻也有著三分球與運球能力,幾乎包辦了球隊的所有事
或許每一代的人才天花板程度不同,
但由於台灣的環境,在大量的競爭下淬煉出的2、3號位球員
能力往往是最出眾的。
最後想說周柏臣,看到他的運球切入真心覺得當年沒出國是錯誤
他的進攻不該只有瓊斯盃的苦力,
也許天分上,198的他,真的可以打到小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