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sel ()》之銘言:
: 連新莊棒球場跟體育館我都看過棒球版、籃球版有住台北市嫌遠的。
: 而且你把CPBL跟SBL拿來比滿妙的,兩者光組織、規模都不同,
: 到底是要反觀什麼?立足點就不同了。
: CPBL與SBL組織架構也根本不同,一個是球團主導(CPBL)、
: 另個是聯盟領導(SBL),兩者光型態就差很多。
: CPBL球團權力,聯盟是執行者,所以常看到多頭馬車,
: 早期常務會議一開再開無法取得共識,議題改革推動困難,
: 但球團分得轉播金、自有票房、商品收入。
: SBL聯盟領導,球團分得轉播金,但沒有票房收入,要行銷幹嘛?
: 行銷再棒人再多也沒錢分。
你要不要去看看這串文章的標題是什麼??
"SBL無法職業化的原因"
就有人一直要提說是因為台灣經濟不好、甚至有說要檢討球迷為什麼不進場
要多進場讓球團有看到未來 球團才會願意投資
我才持續會回那一大串;
因為經濟不好、球迷不進場都不是最癥結的問題
一樣都是在這鬼島 票價比較貴進場看球還要曬太陽撐雨衣
隔壁棚CPBL已經做了最好的示範
至於CPBL和SBL的組織規模當然不一樣啊
所以我最後給的結論就是
問題就在"籃協、SBL主事者、SBL各球團"
這些單位不改革、不換個腦袋
不朝著職業化的規格去經營、同時健全賽制的方向規劃
SBL就是維持這樣半職業聯賽得過且過 一年拖過一年
談職業化咧 不倒就不錯了
然後每年球季開打前就要看李亦伸發表一篇差不多的文章
"我看不到SBL的行銷和規劃"
"我們的政府和體育政策究竟怎麼了"
"誰來救救台灣體育和台灣籃球"
更好笑的是分不到票房收入 乾脆也不用做行銷
那試問不做行銷要怎麼去把整個市場做大??
職業運動本來就不能只靠觀眾進場的票房收入來養了 =.=
相關的周邊商品、廣告代言、廠商贊助、轉播和節目收入
但吸引不了球迷進場,一個場面冷清的聯賽
談這些業外收入都只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