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3 11:49聯合新聞網 球評李亦伸
2017亞洲盃男籃賽,澳洲90:50中華,儘管輸了40分,但中華隊在比賽中展現出來的攻防
、節奏、比賽內容,已經比預賽前兩戰對香港、日本要好上許多。
亞洲盃16隊參賽分四組,中華以D組第3晉12強,接下來台北時間15日凌晨2時要對上C組第
2亞洲杯地主黎巴嫩,贏球晉前八,輸球結束本屆亞洲賽事。
中華打香港落後大半場,對日本輸了38分,2017中華男籃為什麼變成這樣?
SBL體質和競爭力
中華男籃三名長人203公分吳岱豪、202公分吳宏興、201公分林郅為,吳岱豪在SBL富邦勇
士是輪換長人,但並不是絕對主力,一場比賽就是撐15-20分鐘。吳宏興基本上不在璞園
輪換陣容,林郅為在SBL三季,幾乎上不了場。
中華內線在沒有Q戴維斯、曾文鼎、田壘情況下,內線主力只剩下一個吳岱豪,同時再用
兩名198公分前鋒周柏臣、周伯勳去扛,內線防守、力量、高度和等級,都差了兩個檔次
。
這些年中華隊有一個「極反常」現象就是,在母隊打不上球,甚至不是主力,卻能入選國
家隊,被送上國際賽當砲灰,這顯示中華隊的人才養成有問題,SBL競賽品質和聯賽強度
也有問題。
過去四年都入選中華隊的李德威,在裕隆也只是替補,上得了場,但不是主力,上場時間
也不多,充其量就是上來調節體力,當犧牲打的角色球員,卻要在中華隊扮演替補長人。
今年吳宏興、林郅為情況也一樣,SBL競爭力不強,規格不提升,強度不增加,球團經營
、教練思維不改變,我們的本土球員永遠難以成長、進化、升級。
在SBL根本打不上球,卻要入選中華隊打國際賽,全世界可能只有台灣會發生。
看看韓日菲
以我們最熟悉的韓、日、菲為例,這三個臨近國家,他們195-202公分之間的長人,力量
、對抗性都有,籃板、防守各有角色功能,日韓的197-200公分球員低位能打,腳步一流
,外線能投,你都不能放空檔,傳球策應都是一把罩,加上對抗性強,平常在日韓職業聯
賽都是絕對主力或MVP等級,打國際賽信心和強度、能力自然大不同。
韓日菲195公分前鋒,不是力量、爆發力型,可以扛人做苦工、拉籃板、賣命防守,就是
擅長投籃、低位腳步出色的拉開空間大前鋒。
SBL培養不出這種球員典型,在SBL玩玩可以,上了國際賽舞台就失去作用。這也是為什麼
我一再強調,台灣籃球不職業化,給球員更大壓力和要求,讓球員真下職業化懂得自律和
精進,球團企業也要做出文化,給予養分和壓力,台灣籃球就無法突破、進步。
SBL聯賽體質、競爭力、強度不拉上來,沒有升級,球員自律和自我要求不夠,壓力不大
,還能兼差、念書,職業化不足要求太少,本土球員就很難成長,加上對歸化球員重度依
賴,這就是中華男籃變成這樣的病因。
另外25歲以下的年輕球員,台灣球員成熟度和能力落後日、韓、菲、紐、黎、澳至少3-4
年,我們的籃球問題很大。這必須從高中、大專籃賽,國家隊組訓方式強度,以及SBL規
格競爭力全面改革做起。
歸化球員
五年前我大概是唯一反對歸化球員的人,因為歸化球員會帶來立即效益和戰力,卻會傷害
台灣籃球體質和基本面,如果歸化不能帶來全面提升,SBL機制結構經營跟著成長,反而
成為短期「興奮劑」,這就像運動員使用禁藥一樣,藥效一過,全部穿幫。
歸化球員很好用沒錯,但沒有了Q(他受傷),中華隊就全垮,當然不正常。
https://udn.com/news/story/7003/2639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