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43916?page=2
中華男籃亞洲盃啟示錄
作者:小鐵
一場險勝,兩場慘敗,再到八強附加賽反而打了一場值得肯定的敗仗,中華男籃在亞洲盃
的四場比賽,就像6月初的東亞資格賽一樣歷經起伏,以往許多球迷戲稱的「謎樣中華隊
」再現,其實只是反映出中華隊並不如其他強權穩定的事實。
難免讓人惋惜的是,如果對黎巴嫩這場比賽的內容可以在預賽就出現,是否不會讓人這麼
失望,但實際情況是,今年的中華隊的確是在近年的相對低潮,相較於預賽對手日本隊從
去年起就有長遠計劃的組訓,顯然逐步起飛,再加上從大洋洲合併後宛如「空降」,早已
是世界等級的澳洲隊,整體狀況下滑的中華隊會吞敗乃至於慘敗,雖讓人失望,卻不是空
穴來風。
只是,每一趟比賽,最重要的就是收穫,能從比賽中學到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Without the Glory
台灣籃球在2001年走進一個新紀元,那一次「大換血」至今仍是爭議難解,但不論中間有
多少爭議,無法否認的是這十幾年內,台灣史上天賦最高的一批球員為國家隊貢獻了他們
最精華的歲月,這些球員,人稱「黃金世代」,而在多年殘酷的叢林法則後,終於在2013
年等到歸化球員戴維斯的加入,站上巔峰,寫下屬於「黃金世代」的榮耀。
但是,從戴維斯在2014年底的背傷開始,即使他很努力的復健乃至2015、2016都沒有缺席
國際賽,但影響力顯然已經不如2013的巔峰時期,林志傑在2015年打完國家隊的最後一場
比賽,田壘在2017年未入選培訓大名單,曾文鼎則在打完2017瓊斯盃後照原定計劃婉拒亞
洲盃,因此除了吳岱豪與呂政儒外,其餘成員都沒有親身經歷黃金世代的榮光,也就是換
血後的新世代。
若認為換血後能無縫接軌,那就太小看這一批「黃金世代」的能力,然而換血應該只能允
許「陣痛」,而不該是長久的痼疾。很現實的是,少了「黃金世代」與歸化球員,中華隊
的競爭力絕對下降一個等級,或許「黃金世代」難以複製,但台灣並不是沒有人才,歸化
球員也不該只有戴維斯一人,尋找下一個世代的重心,再尋找可以配合的歸化球員,中華
隊絕對不該是任人魚肉的沙包。
吳岱豪在臉書的怒吼,彷彿宣告他和國家隊的緣分已盡,黃金世代可能將全數走入歷史,
若相關單位、組訓委員依舊沒有作為,中華隊要面對的黑暗期,只怕還會更久。
紐澳空降 激盪亞洲戰場
2015年長沙亞錦賽,成了史上最後一次使用「亞錦賽」之名的國際賽,伴隨國際賽整體改
制,紐西蘭、澳洲代表大洋洲出線加入亞洲戰場,亞洲和大洋洲合併為「亞大區」,從
2017年開始的國際賽週期裡,將一同競爭世界盃、奧運等世界層級賽事的資格,今年亞洲
盃就是紐澳兩國在亞洲戰場的初試啼聲。
用「初試啼聲」這種菜鳥初體驗的詞彙實在是謙虛了,早已有世界等級實力的紐澳兩隊,
幾乎可以用「空降」形容他們在亞洲戰場的優越,實力較弱的紐西蘭在C組險勝地主黎巴
嫩,一分敗給南韓則有已經取得分組冠軍後的操作疑雲,澳洲則貨真價實在D組實力壓制
,展現高一個等級的實力,而更可怕的是,這兩隊今年亞洲盃都不是用一軍出賽。
紐澳加入,對亞洲戰場勢必是衝擊,也讓亞洲各國都要再適應不同的風格,但是從黎巴嫩
和南韓的表現,也讓亞洲並不必如此自卑,就像以往中華隊總是視中國為遙不可及的存在
,2013卻也能演出小蝦米吃掉大鯨魚的戲碼。
強敵入陣,不是要讓各隊未戰先怯,而是在不同等級的衝擊下,能否給各國勇於挑戰的決
心,而且就算把紐澳就當成外掛來看,合併之後只是讓以往互相競爭的兩隊有了更多進軍
世界的機會,但對亞洲來說,也不是奪去他們原本的兩個名額,只是讓各國必須面臨兩個
強敵的把關而已。的確總會有比較倒楣的球隊,例如也算亞洲中段球隊,此次卻在預賽就
不敵紐西蘭、南韓和黎巴嫩的哈薩克,但整體而言,能讓參加同一次盃賽的球隊整體實力
提升,突顯盃賽的高競爭強度,在國際賽上的廝殺也才會更有看頭。
面對低潮
資深名將退居二線,歸化球員傷退,強敵來襲,未來主控因世大運而缺陣,今年亞洲盃對
中華隊而言真是利空出盡,就算平心而論亞洲盃對接下來一連串以世界盃資格賽為起始的
國際賽影響有限,球迷從亞洲盃看到的失望也不應用三言兩語簡單帶過。
但這個現狀,也讓球迷、球團乃至主事者都必須正視,在「後黃金世代」的人才庫變化,
戴維斯之後的下一個歸化球員,乃至整體台灣籃球環境的修正。此刻的確稱得上是台灣籃
球的低潮,但面對低潮,要做的應該是努力止跌回升,而不是就此深陷,一蹶不振。
的確,在紐澳加入後,更讓人看見籃球在人種上的現實差異,亞洲人先天條件就不如白人
或黑人,但是,或許中國和西亞可以靠不遜於歐美的身材優勢對抗,南韓在神準之餘,平
均高度也高於東南亞,但若身材條件不如台灣的日本可以靠長期培訓計劃與嚴謹的體系,
即使面對澳洲都能展現韌性,台灣實在不必也不應該畫地自限,未戰先怯。
菲律賓的本土球員身材也不如中華隊,但他們努力尋找混血兒,砸重金尋找歸化球員,後
衛雖矮但無比刁鑽,和中華隊的制式化不同,他們大量將球交給後場單打或小組配合,這
些可能被台灣教練捨棄或批評的「黏球」打法,卻完全讓東亞球隊無所適從。從菲律賓和
日本的例子,台灣實在不應該帶著「不應發展籃球」的失敗主義老是後知後覺。
下一個歸化
回顧過去幾年短暫的高峰,除了「黃金世代」終於在摸索多年後淬鍊完成,最重要的原因
就是台灣終於趕上亞洲其他國家的腳步,啟用歸化球員填補一向最缺乏的禁區實力,各國
人種本就有所缺陷,FIBA開啟歸化制度,也正是讓各國可以尋找彌補自身缺陷的重要助力
。因此身材不成問題的歐洲球隊,多半尋找刁鑽的美國後衛,西亞球隊用砍將彌補單獨作
戰能力的缺乏,而東亞球隊則尋找長人對應以往「恨天高」的窘境。
本土球員或許是長期培訓的問題,的確台灣現在高中與大學籃壇還有一些200公分以上的
長人有待磨練,但歸化球員卻是只要砸錢就可立竿見影的事,不必老是困在「使用歸化球
員會不會擠壓本土球員空間」這種若有似無的空話裡,當年有了戴維斯,曾文鼎、田壘、
吳岱豪該打的時間一個都沒少,2014年亞洲盃戴維斯帶年輕球員出征,李德威、陳冠全甚
至陳孝榮都有上場時間,實在不必杞人憂天的「煩惱」本土球員上場時間,反過來說,自
從有了戴維斯,中華隊再也不必每天都在禁區吃鱉,就可看見歸化球員的效果。
當年,明明許多國家都已成功的歸化制度,台灣還可以因為「首次使用,帶測試成分」做
為無法提供高薪的理由,而戴維斯也因為只是要投石問路而沒有開高薪的背景,但在戴維
斯帶來的成功,以及亞洲各國開給歸化球員的行情浮出水面後,台灣應該正視的是,開給
戴維斯的待遇能找到戴維斯近年的貢獻,是台灣賺到,不應再用這份低價合約做為尋找下
一個歸化的參考基準。
戴維斯這次再度因傷所困,加上年紀考量,下一個歸化球員的尋找已是箭在弦上。籃協當
然可以巴望著戴維斯奇蹟的復原,或是就算沒有恢復到百分之百也硬讓他上場,但這種沒
有退路的行為實在是作繭自縛,在世界盃資格賽之前還有重新提交名單的機會,台灣有準
備好若戴維斯無法歸隊的備案了嗎?
沒有哪支球隊不會輸球,輸球並不可恥,但是好的球隊,會在輸球後痛定思痛,尋求止跌
回升,不好的球隊,就可能會放著問題直到他實在難以忽略,一來一往之間幾年時間已過
,虛度大環境的光陰。
中華隊的亞洲盃賽程結束了,但明顯的,問題已然浮現,而球迷要學習的其實是了解賽事
,因緣際會下,今年亞洲盃並不是真的那麼重要的比賽,幾乎不影響參加世界盃資格賽的
名額,而在11月的世界盃資格賽之前,勢必要針對缺失來修正。固然世界盃亞大區資格賽
和日本、菲律賓、澳洲同組是場場硬仗,但除了勝負以外,球迷更不希望看到荒唐的比賽
內容。
這一個多禮拜的黎巴嫩之旅的確不成功,只是如果沒能從這些敗仗中得到啟發,那這些敗
戰,可就真的是徹底的失敗。若真是如此,可就是比輸球還要糟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