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17-10-30 18:03:16http://castnet.nctu.edu.tw/castnet/article/11246?issueID=667 Cast Net
彭詩晴 勇於挑戰的堅定信念/陳咨諭 報導
2017全國運動會女籃項目在宜蘭大學展開。球場上,披著台北市9號戰袍的她,每次刁鑽
的切入、犀利的三分、紮實的卡位與積極的防守,都牽動著球迷的激昂情緒與熱情喊聲。
她是目前效力於上海寶山女籃、來自台灣的籃球好手──彭詩晴。
即將在中國邁入第四個球季的彭詩晴,趁著WCBA(中國女子籃球聯賽)新賽季開始前短暫
的返台停留,回歸母隊台元女籃一同練球。「她的進攻節奏很難捉摸、很會找漏洞,經驗
跟球技都比我們好很多,一起比賽也還是會緊張!」台元學妹梁雅媚講到彭詩晴也難掩臉
上喜悅,可見眾人皆引頸期盼詩晴此次回台參加全運會將締造的佳績。
籃球起點 獨立個性適應快
從小跟著哥哥一起玩耍,意外開啟彭詩晴對籃球的興趣,但因為就讀的國小沒有籃球隊,
她轉而參加田徑隊、打過躲避球與合球。升國中時,爸爸決定帶著對籃球極具天分的詩晴
前往石牌國中試水溫,沒想到卻硬生生被退貨。後來在哥哥的教練的引薦之下,才順利進
入了懷生國中。第一次踏入正規的訓練體制,爸媽都替女兒擔心,詩晴淺淺一笑:「我記
得剛去一兩個禮拜我就打電話回家,我爸就覺得我應該是想家了,但我是請他們幫我多帶
一點衣服過來,所以他們就有點嚇到。」她獨立自主的個性,不但讓父母逐漸放心讓她出
外闖蕩,更造就了她自我要求的高標準。
國中遇貴人 基層立大功
升上高中後,彭詩晴似乎沒有銜接上的困難,在HBL初試啼聲時就獲得新人王的殊榮。「
懷生是我正式接受訓練的地方,我的啟蒙者就是懷生的教練,沒有她就沒有我,她教了很
多不管是球場上還是球場下的道理。」、「底子好不好取決於基層時的訓練,國中是最刻
苦的時候,所以到高中反而覺得沒有那麼辛苦!」眼裡閃爍著滿懷感激的光芒,彭詩晴謙
虛地將她的成就,歸功於當年在懷生國中收下詩晴的何素青教練。
18歲入選亞青國手,與不同背景的球員一同受訓,「一次集訓兩三個月,你只能從短短的
時間去摸索你的隊友想要幹嘛,或是讓隊友去了解你,你如果無法融入,就沒有辦法跟上
這個團隊,所以必須盡快去適應。」不管身處什麼位置,彭詩晴都會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藉由平時多方揣摩以及對籃球秉持的堅定信念持續成長,使她在WSBL為台元效力時,打出
單場46分的優異成績,不僅打敗傳統強隊國泰,也因此被封為得分后。
逐夢赴中 遭現實考驗
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彭詩晴在2014年順利加盟上海寶山女籃,為她的籃球生涯翻開新扉頁
。
然而,WCBA實屬適者生存,在球隊行銷策略完善以及地方人民支持的條件下,中國女籃隊
伍為數眾多,競爭力是台灣籃壇望塵莫及的,甚至不惜成本聘請外籍教練、增加外援,除
了長人林立的特點之外,更有高強度的碰撞性。在如此現實的環境下,還要以「外人」的
身分去融入、適應,實是難上加難。「如果你沒有把自己準備好,你就是準備要回來了。
」彭詩晴神情堅定,訴說著WCBA的生存法則:必須隨時全副武裝,否則球團都有可能裁掉
你。
從國中就開始住校集訓,習慣在外闖蕩的她第一年到中國發展並沒有太大的適應問題,與
隊友的默契也是與日俱增,甚至入選明星賽先發球員。亮眼成績引起各方興趣,而後彭詩
晴也因此順利轉隊至新疆天山女籃。
然而第二年賽季,似乎多了些插曲。
新疆截然不同的環境以及飲食文化是最初彭詩晴得適應的部分:零下20度的嚴寒,使手腳
容易冰冷的她受了不少苦;不吃羊肉也只好大啖自備的料理包與泡麵,但待久了,也漸漸
融入這裡的生活,這時才會發現,最需要調適的其實是球隊生活;雖然「以快制高」一直
是彭詩晴打破身高限制的秘訣,但起初展淑萍教練似乎只認同她出色的數據,而不認這
163公分的身高。
2015年一結束亞錦賽,彭詩晴短暫休息後旋即飛往秦皇島加入新疆女籃的集訓,因為疲累
的身體尚未恢復,導致友誼賽的表現不如預期,也使教練在賽季第一輪幾乎沒有用上這名
得來不易的球員。第二輪遇上實力稍差的對手,再加上球隊主力受傷,教練才讓替補球員
上場,詩晴回憶道:「我一直有把自己準備好,可是教練沒有用你,你也不能說什麼,我
覺得還是心態要調整好。」此役,彭詩晴上場25分鐘,便繳出10投10中外加兩罰全中的百
分百命中率,同時也讓展教練對她建立起信心。
隊上的控球後衛因傷病所苦,原本專職得分後衛的彭詩晴可能得兼任控球,她也笑說:「
我在球場上就不愛說話啊!1號又是場上的指揮官,要提醒、組織大家,所以這對我來說
也是很大的一個挑戰。」而她也不逃避問題,那年瓊斯盃回台集訓時,便在外籍教練歐提
斯(Otis Hughley)的執掌下學習控球的位置,讓她在回到新疆的第二個賽季時,已然突
破自我,更對於如何沉穩控球做好了十足的準備。
不是NBA的誰 她就是彭詩晴
彭詩晴多變的進攻模式一直是場上焦點,善用速度優勢,變速切入的突破能力往往能夠瓦
解對方嚴密的防守,隊友幫擋後果斷的拔起跳投更是她的砍分絕技。連教練歐提斯都大讚
她為「台版AI」,球迷更封她為「新疆彭Curry」,然而,彭詩晴並沒有因為這些稱號自
滿,反而心存感激,同時也藉此砥礪自己持續朝這些目標前進,不排除向更高層級的聯盟
發展。
一路走來,家人一直是彭詩晴最堅強的後盾,會跟著她一起飛去客場比賽的死忠粉絲也非
他們莫屬。不用過多言語,從她溫柔的眼神中,就可以感受到他們之間的情感牽絆溢於言
表,「我們家小孩子不管做什麼,家人就是會支持你,不會反對。」這條崎嶇道路上雖時
常遇到挫折與挑戰,但彭詩晴從不一味地向外索求安慰,而是反求諸己,透過一次又一次
的自我突破修正改進,進化成今天的自己,她也表示這段看起來艱困難行的籃球生涯,其
實是「沒有多想,一路就這樣打上來了」。
重回上海 貫徹十字箴言
十月底便飛回中國準備開始第四年的WCBA,彭詩晴新一季回歸上海寶山隊,她坦言當初離
開上海時與領隊、球員都有維持聯繫,今年更由「籃球博士」鄭志龍執掌兵符,將與鄭志
龍在異鄉聚首,再加上註冊問題,她在因緣際會下又重回上海。
「多看多聽多做事少說話」是彭詩晴在WCBA闖蕩三年的心得,她勉勵球員們做好萬全準備
之後便可以勇於挑戰,「每個人都想去闖闖看,但那邊真的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所以要
把自己完完全全武裝好,不然遇到低潮期一定會打擊很大。」語句間,流露出彭詩晴年輕
靈魂背後的堅定與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