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的台灣年輕選手都懷抱著能登上nba舞台的夢想努力訓練
但殘酷的現實是連曾經最接近這個夢想的球員陳信安都仍有不小的距離
以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來說 成功打進nba的球員屈指可數
幾乎都是擁有誇張身高優勢的內線球員
ex: 姚明 易建聯 周琦…
近年如林庭謙 高國豪等旅美天才年輕球員進入nba機會都十分渺茫
以高國豪來說 即便運動能力相較台灣球員已經是頂級
但相較近年的Dennis Smith JR等身高類似的nba球員 爆發力 彈跳力明顯不在一個級別
https://youtu.be/OVDcCwpBxDI
與一般191~198cm的nba後衛相比較 不僅身高輸一截 運動能力也存在不小差距 很難想像
該如何用球技彌補這些劣勢
因此以無球C&S為主的高大型3D射手是否是較適合的方向?
想到的例子就是田壘
不擅長傳統內線的身體對抗
柔軟的投籃手感與亞洲頂級(至少有達nba底標)的運動能力
重點是擁有在nba可以報到6尺9甚至6尺10的身高
如果當初不作為傳統內線培養 專心培育成頂級3D是否很有機會前進nba
(類似最近的渡邊 兩人身體條件也很接近?)
最近看到八村壘的highlight實在感到羨慕
個人覺得相較亞洲第一SF丁彥宇航 在攻防兩端的統治力都高出一個級別
真心期待台灣未來也能出現這樣級別的籃球員><
現階段來看 切入或持球進攻類型的台灣球員似乎不太可能進入nba?
即便運球 進攻手段強如志傑 也必須克服運動能力的先天劣勢
除了及早送往美國訓練外(不過渡邊 八村也都是大學才過去 台灣目前的旅美球員也沒有
真正獲得成功?)
在不像中國 擁有一票7"以上長人能栽培的情況下
將台灣已經十分稀有的2米以上長人作為123號位來培養是否才有可能培育出nba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