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缺乏職業運動的文化,這是多層面的問題
台灣人從小最喜歡打籃球了,整間學校的男同學都在打籃球
然而這樣的台灣人相比之下對於職業籃球卻可說是非常冷感
舉例來說,以前在學校,就沒有相關政策鼓勵學生去看球賽寫心得
音樂、藝術對於這種課外活動的著墨還比較多,對於職業運動的生態就非常陌生
這種態度沒有從小培養,長大後不會忽然就冒出來
美國現場看MLB很多是闔家前往,或是朋友間想找個地方坐著聊天時在去的
雙方勝負?世仇對決?球員八卦?當然也有,但他們的底蘊更多更廣
而不像台灣職業運動能聚集的往往只有非常核心、非常關注球隊現況、球員動向的球迷
想看門道的球迷其實少之又少,能吸引球迷的職業運動不會只有看門道
你要如何讓民眾覺得「晚上花三個小時在球館裡面」的機會成本是值得的
就像是,即便是想看門道的球迷,如果場上發生一些非暴力衝突,也會很興奮XD
當然絕不鼓勵這種行為啦
只是一個好看的比賽裡面,真的大部分都是跟球員實力無關的東西
很多人說HBL更好看,他們比國手強嗎?在背後炒熱這個聯賽的東西絕對不是球員實力
我不是要和美國職業運動比美,在「世界最強」這自信下確實會有本質的不同
但我覺得也是因為他們的職業運動與國家社會間已形成了強烈的正回饋
他們的文化才會如此深厚
這並不是用人種、國力如此直線型的思考可以交代過去
在國民普遍沒有培養這種態度的時代
但台灣的職業運動文化要治的「本」太多了
媒體造神、球員周邊、廣告代言、在一般民眾生活中的曝光比例
在運動文化中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而這又勢必牽扯到多方角力了
聯盟體系的改善當然是很重要的一環,但它並不會成為鑰匙開鎖般的一對一的解答
台灣體育環境之惡劣,需要很多環裡的人都想改變時才能改變
而當你當起頭的那一環,都做得令人充滿疑慮時,未來就不大樂觀了
單純鍵盤論點